探寻岁月印记,还原历史真相,古人智慧留给我们的启迪,是数千年血脉精魂中最强大的精神力量!
—— 《 古穆尔 • Gumur 》

假如谭嗣同杀了慈禧太后,后果会如何?

If Tan Sitong Kills Empress Dowager Cixi What Will Happen?

2023-01-26 21:05

假设的历史,没有标准答案,但是有最符合逻辑的答案,我们通过假设历史,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已经发生的历史本身。

所以,今天我们不妨假设一下:假如1898年9月,袁世凯接受了康有为和谭嗣同的建议,出兵围困颐和园,谭嗣同带人冲入园内,杀了慈禧太后,那么后面的历史,会如何发展?

这个话题非常有趣。今天,和你一起,来推演一下。

假如谭嗣同杀了慈禧太后,后果会如何?

慈禧:满朝文武都是我的人,一旦我死,大臣不甘心被清洗,必然废光绪、另立新帝

推演第1环:假设袁世凯思想新锐激进,他接受了康有为、谭嗣同的劝说,认为:不杀慈禧,国家无法改革,无法挽救国家沦亡,所以,三人合谋:杀慈禧。

推演第2环:谭嗣同伪造了一份光绪皇帝的《朱谕》,大意为:大军乃奉朕(光绪皇帝)之命令,执行公务,任何人不得阻拦等云,这个伪造的《朱谕》复制多份,交给袁世凯,随军备用。

推演第3环:袁世凯仔细研究颐和园周边的禁军安保,发现安保漏洞,于是,袁世凯采用夜晚出兵、便衣出兵等秘密手段,派出6000个兵,其中3000个兵围困颐和园,3000个兵围困紫禁城。(这里可能存在可行性问题,在此暂且忽略不论)

假如谭嗣同杀了慈禧太后,后果会如何?

推演第4环:袁世凯的兵在夜里,突然围困颐和园,谭嗣同亲率300名湖南壮士,冲进园内,把慈禧太后从睡床里揪了出来,当场捅死。

推演第5环:捅死慈禧之后,在袁世凯、谭嗣同的授意下,300名湖南壮士当中的295人被解散,但是,实际动手杀死慈禧的5名湖南壮士,被袁世凯、谭嗣同当场逮捕,并用布物塞口,不准说话。(袁世凯、谭嗣同要拿这5个湖南壮士做替罪羊。是的,兔死狗烹。政治是残酷的)

假如谭嗣同杀了慈禧太后,后果会如何?

谭嗣同

推演第6环:与此同时,袁世凯的部队,把紫禁城围了起来,禁卫军看到袁世凯官兵出示的光绪皇帝《朱谕》,不知真假,不敢阻拦,于是,在围城士兵的保护下,袁世凯、康有为、谭嗣同三人,进入紫禁城,见了光绪皇帝。

推演第7环:袁、康、谭告诉光绪:我们已经把太后杀了,皇上您从今天开始,终于可以掌握国家大权、放手改革了。袁、康、谭进一步告诉光绪:现在最要紧的事是:皇上您要发布一道《上谕》、以安天下,《上谕》说:太后被匪徒谋害,目前,5名匪徒已经落网,各部,各省,各军,各官,节哀顺变,各安其位,不必惊慌。文武大臣请速速进宫,共商安国大计。

推演第8环:光绪皇帝得知太后被杀,非常震惊,但是,鉴于袁世凯的部队围困了紫禁城,光绪意识到:自己已经处于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处境,所以,光绪假装镇定,答应了袁世凯、康有为、谭嗣同的要求,发布了《上谕》,以图迅速安定局面。

推演第9环:得知慈禧被杀之后,光绪内心感到又悲伤,又高兴,又愤怒。“悲伤”的是:慈禧毕竟是把自己拉扯大的养母,多少有一些感情。“高兴”的是:我光绪终于可以自己掌权了、终于可以放手改革了。“愤怒”的是:袁世凯、康有为、谭嗣同三人,虽然对我忠诚,但是,他们竟敢未经我同意,就杀了太后,这几个人虽然帮了我大忙,但也未免胆大包天,这种行为如果不加以管制,日后他们是否会更加胡作非为?

推演第10环:在康有为、袁世凯、谭嗣同的操纵下,光绪发布《上谕》,称湖南匪徒5人,名某某、某某、某某等,谋大逆,率匪侵入颐和园,谋害皇太后,天理不容,凌迟处死。于是,5名湖南壮士被紧急拉到菜市口,凌迟处死,在刑场上,为了防止他们喊冤,每个人的嘴巴,都塞了布物。

推演第11环:谭嗣同对袁世凯、康有为说:这5个湖南壮士,是我的旧友,今天死在我的手上,虽然死得冤,但是,目前只能这样办,没有别的办法,为了救中国,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,我谭嗣同对不起他们,欠他们一条命,来世,我谭嗣同做牛做马,报答他们。

推演第12环:光绪迅速意识到:袁世凯、康有为、谭嗣同三人杀慈禧,已经把光绪皇帝推入了“弑母”的嫌疑之中。

推演第13环:“慈禧太后被杀、五名匪徒正法”的爆炸性消息,传遍了京城内外,光绪发布的安定局势的《上谕》,也传到各地,掌握军事实权的满清大臣荣禄,在天津听到消息,他不相信光绪的《上谕》,他作出判断:太后不是所谓的湖南匪徒杀的,而是袁世凯、谭嗣同、康有为杀的,而且,皇上和此事一定有关。于是,荣禄向北京周边部队发出指示:围攻北京。

假如谭嗣同杀了慈禧太后,后果会如何?

光绪画像

推演第14环:荣禄的大军、淮军、宋军、董军、聂军等,合计数万兵马,以及北京周边旗兵数万兵马,先后动员,包围北京

推演第15环:袁世凯、康有为、谭嗣同原本误以为:太后死了,原先效忠于慈禧的武官,丧失效忠对象,理所当然会转向效忠光绪,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:这些武官并不信任光绪,竟然出兵进攻北京来了。换句话说:袁、康、谭错判了形势

假如谭嗣同杀了慈禧太后,后果会如何?

康有为

推演第16环:眼见十万大军包围北京,袁世凯、康有为、谭嗣同非常着急,他们以光绪皇帝的名义,发出《上谕》,称:太后遇害乃意外事件,凶徒已经正法,宫禁内外,无一人与案件有涉,京津各军,不得听信谣言,应立即返回各营,朝廷各文武大员,朕决不分派别,一律加恩留用,且人人晋升一级,希文武各大臣,迅速遣散大军,并尽快入宫面见朕,共商安国大计云云。

推演第17环:满清亲贵和带兵的大臣,也不相信以光绪名义发布的这份《上谕》,坚持围攻北京

推演第18环:清军十万大军,从四面八方,逼近紫禁城,和袁世凯的六千兵马,发生激战

假如谭嗣同杀了慈禧太后,后果会如何?

荣禄

推演第19环:北京城外,在荣禄的行营里,荣禄、庆亲王、端亲王、肃亲王、刚毅、裕禄……等一系列满清皇族、亲贵、大臣召开紧急会议,会议经过热烈讨论,达成以下几点重要共识

共识1:皇上(光绪)一向视我们这些满清亲贵为“顽固守旧派”,一向视我们是“太后的人”,一向把我们看作他改革的障碍,如今太后死了,我们失去了靠山,唯一可依靠的,是我们手上的兵马,太后死后,倘若我们不废除皇上,他一定会视我们为“慈禧余孽”,并很快对我们开展大清洗,总之,我们跟皇上混,根本没有未来,只有死路一条,我们唯一的路,就是废掉皇上、另立新皇帝。且,皇上的所谓“改革”,轻浮孟浪,胡作非为,视江山社稷如儿戏,即使不考虑我们的利益,光为大清江山考虑,也应该废了他、另立新皇帝。

共识2:当下之急,我们满清亲贵、带兵各大员,要团结起来,尽快击败袁世凯的六千新军,尽快把袁世凯、康有为、谭嗣同等人抓起来,正法,尽快把皇上(光绪)逮捕关押。

共识3:从政治伦理而言,皇上勾结宵小,谋害太后,亵渎了太后对他的养育大恩,不忠,不孝,不配为人君,必须予以废除,我们满清亲贵联合起来,废皇上,合情,合理,合法

共识4:废掉皇上(光绪)之后,为除后患,应逼迫皇上自尽,然后,公推庆亲王的长子载振登基,以承大统,但是,考虑到载振只有22岁,政治经验不足,应由庆亲王摄政3至5年,辅助治国,以观后效。

假如谭嗣同杀了慈禧太后,后果会如何?
假如谭嗣同杀了慈禧太后,后果会如何?

庆亲王(上)以及他的长子载振(下)

共识5: 应由庆亲王、端亲王、肃亲王等亲贵,联名发电报给李鸿章、张之洞、刘坤一等一系列地方重臣,要求他们务必支持中央废除皇上(光绪)、另立载振为新皇帝的决议。

推演第20环:在紫禁城周边战场,袁世凯的六千兵马,虽然精锐,但毕竟寡不敌众,在满清守旧派十万大军的围攻之下,袁世凯战败

推演第21环:光绪皇帝、袁世凯、谭嗣同、康有为等人,先后在紫禁城内,被守旧派大军逮捕。

推演第22环:袁世凯、康有为、谭嗣同三人,很快被推出菜市口,凌迟处死,罪名是:谋大逆,指使江湖悍匪围困颐和园,谋害皇太后。

推演第23环:在狱中,光绪皇帝向庆亲王、端亲王、肃亲王、荣禄等满清亲贵喊冤,他说:太后被杀,不是朕指使的(事实上确实不是他指使),但是,满清亲贵们,没有一个人相信他,也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他,因为他们都认定:光绪一定和这事有关,而且,光绪认定他们“是太后的人”,如果不干掉光绪,光绪未来就会干掉他们这不是刑事案件查明真相的问题,而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问题,一定不能手软。

推演第24环:光绪皇帝被满清亲贵赐予一根白绫,被迫上吊身亡

推演第25环:满清亲贵以中央名义,通电全国,称:皇上驾崩,庆亲王长子载振,将继承大统,并将于农历十月初十登基等云。

推演第26环:维新变法失败。慈禧太后、光绪皇帝、康有为、谭嗣同、袁世凯先后身亡。庆亲王的长子、22岁的载振上台,但是,由于载振没有政治经验,实质上由庆亲王辅助理政。

推演第27环:慈禧太后死后,大清没有任何一个强人,能够稳住大清的大盘,朝廷对内政外交的掌控力,进一步变松弛,清朝加速走向衰亡

假如谭嗣同杀了慈禧太后,后果会如何?

当然了,这个故事,只是假设的历史,但是,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形势,这个推演,可能是比较符合逻辑的,不过,毕竟是假设的历史,谁也无法保证历史是否真的会这样演变。

然而,经过我们今天的推演,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:康有为和谭嗣同的“杀太后”计划,可能不是一个好主意,或者说,此事虽然出于赤诚,但可能会办成一件坏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