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两天,日本倾倒核污水事件,刷屏了。很多人看了新闻,都说“完了”,以后海鱼没法吃了。
今天,我们聊聊这事。
未必有结论,但是,与其跟着恐慌和起哄,我们还不如通过谈论这事,至少学到一些方法论。
首先,我们看看什么叫核污水。
简单地说,核污水就是核电站里面,在运作过程中使用的水,这些水,由于常年受到核电站里面核反应堆的辐射,所以,这些水带有辐射性。
十二年前,日本爆发地震和海啸,日本福岛的这个核电站被破坏了,简单地说,就是核电站以及周边的核污水泄漏了,而且,当时也用了一些海水,来对核电站进行降温,事后这些海水也带有辐射,日本人后来把这些核污水,给抽了出来。
抽出来之后,日本政府最近宣布:把这些核污水,倒到大海里去。顿时,一石激起千层浪。我们的刷屏,就是这么来的。
那么,这些核污水,倒进大海里,有什么危害呢?以后海鱼会不会变异?还能不能吃?这个问题的答案,别说文科生不知道,就算理科生,也不是每个都知道,为什么呢?因为,理工科也是分很多类的,学原子能的,不懂研究酶的,反过来也一样,专业研究酶的,也不懂原子能,而且今天日本核污水这事,要求分析人不但要懂原子能,而且还要懂生物学,其专业之程度,可见一斑。
不过,虽然我们不懂原子能,但是,我们说分析问题,还是有方法论(methodology)的。
首先,日本人往大海倾倒这些核污水,如果说有害的话,请问首先受害的是谁?答案是:日本人。为什么?因为他们离得最近。这个事实在法学上,叫做prima facie,也就是“初步事实”的意思,也就是说,如果这是一起犯罪的话,那么,这个犯罪动机,它是有瑕疵的,别的先不说,单凭这一点,就足以告诉我们:先别跟着起哄,先了解完整的事实,再说。
我们说分析问题,正反双方的意见,都要听,总的方法论是:
先弄清事实
再发表观点
正反两方的意见都分析之后,我们很惊讶地发现:原来,国际原子能机构、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,这两个相关机构,竟然是支持日本将核污水倒进大海的。
为什么?因为国际原子能机构经过研究之后认为:这批核污水虽然含辐射物质“氚”,但是,其水平很低,有多低呢?国际原子能机构说,大概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饮用水的15%左右。换句话说,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说法,我们平时喝的水,辐射量都比它高。国际原子能机构认为,这批污水倒进大海会很快被稀释,不足以对鱼类和人类造成危害。
说到这里,我们想起了那句我们说了很多年的老话:
不能离开剂量谈毒性
举例说,我们平时吃的很多西药,都有毒性,但是,毒性剂量很低,会被我们的肾脏过滤掉,不足以构成危害。再举例说,我们平时吃的蔬菜、喝的茶,也都含有农药残留,但是,经监管认为:毒性剂量很低,会被我们的肾脏代谢掉,不足以危害健康。这就是为什么,药和蔬菜,都可以公开出售。
那么,日本这批倒进大海的核污水真的“剂量少、毒性小”吗?其实这个问题仍然有争议,因为有的科学家说:虽然说,数据看起来很安全,但是,人类的相关经验太短,长期可能的潜在危害,也许暂时还看不出来,所以,要谨慎。
这就是为什么,日本倾倒核污水的事情曝光,一些周边国家发声反对,试问周边国家的反对,有没有道理呢?答案是:
可能也有他们的道理
为什么有道理呢?
因为,核污水这个问题,今天仍然有争议,那么从周边国家的立场出发,当然是希望日本不要倾倒。无论这个核污水到底有没有危害,总之,既然仍然存在争议,你不倒,总比倒要好,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周边国家站出来抗议。你不倒,对我没有危害,你倒了,对我有存在理论上的、潜在的危害,那么作为理性人,趋利避害,我从绝对安全的立场出发,反对你倾倒,其实也符合逻辑。
那么谈到这里,有没有结论?日本倒进大海的这批核污水,到底有没有危害?还能不能吃海鱼?我们要不要为它担心?
答案是:我没有结论。事实上,我这篇小文的目的,也不是为这批核污水,做出什么科学结论,这篇文目的,是通过这件事,和大家分享一下,分析问题的最基本的几个方法论:
方法论一:民众对化工的恐慌,有些有理,有些无理,不足为凭,盲目跟着起哄,不值得,但也不能盲目否定这种恐慌。
方法论二:分析任何事件,都要先弄清楚事实、再发表观点。
方法论三:调查研究事实的过程中,正、反两方面的看法和意见,都要聆听,不要单凭自己的喜恶,主观地筛选信息。
方法论四:越是专业的问题,越是需要聆听专业人士的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