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寻岁月印记,还原历史真相,古人智慧留给我们的启迪,是数千年血脉精魂中最强大的精神力量!
—— 《 古穆尔 • Gumur 》

有的历史趣事,真的耐人寻味

Some Interesting Historical Facts Are Really Intriguing

2023-01-07 04:05


有的历史,真的耐人寻味

有的历史趣事,真的耐人寻味
有的历史趣事,真的耐人寻味

1

我们历史爱好者,一般都知道柏杨。

对,就是那个写《丑陋的中国人》、《中国人史纲》的柏杨。

柏杨给汉人的传统文化,起了个名字,叫做“酱缸文化”。

意思是说,就算你是一根纯洁的白萝卜(一个淳朴的人),沉浸在这个文化酱缸里,时间久了,也会变得油滑油滑的。

就是这个柏杨。

许多人都喜欢柏杨,因为他,犀利,敢言。

有的历史趣事,真的耐人寻味

柏杨和他的书

然而,大家知道的,我就不说了。

我和往常一样,说点大家不知道的。

在我们真实的世界里,也有一个有趣的柏杨。

青年时代的柏杨,

因为造假而被开除学籍

读者看到这里,是不是觉得三观尽毁。

是滴。

你没有看错。

我们许多历史爱好者都崇拜的柏杨,曾经因为造假,而被开除了学籍。

不过,那是柏杨青年时代,发生的事情。

这,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
原来啊,这件事是这样的:

柏杨,本名叫做郭定生。

抗战期间呢,20岁左右的小伙子郭定生,在重庆,协助政府处理流亡学生的登记工作。

当时的郭定生,很想上“东北大学”。

讲到这里大家要注意,在抗战期间,东北大学迁徙到四川省三台县了。

可是,依照当时的规矩,当时郭定生的学历(报考资格)不够,不够这个东北大学的入学资格。

于是,郭定生平时就盘算着,要怎样,解决自己的入学资格问题。

在平时协助政府登记流亡学生的过程中,郭定生发现了这么一个流亡学生的档案:

姓名:郭大同

院校:(南京)中央大学政治系三年级

于是,郭定生复制了这一份档案。

然后,郭定生把档案上面“郭大同”,添加了六个笔划,变成了“郭衣洞”。

换句话说,郭定生伪造了一份叫做“郭衣洞”的学籍证明。

然后从那天开始,郭定生把自己的名字也改了,改成“郭衣洞”。

他开始逢人便说,我叫郭衣洞。

然后,郭定生凭着这份伪造的学籍证明,成功进入了东北大学。

上学了。

郭定生的求学梦,终于实现。

抗日战争胜利后,东北大学迁回沈阳。

柏杨经过长途跋涉,到达了沈阳的东北大学校园,继续读书。

然而,这个时候,出事了。

到达沈阳后,国民政府教育部,在清理(南京)中央大学学生档案时,发现“郭衣洞”的档案,是伪造的。

于是呢,教育部勒令东北大学,开除了“郭衣洞”的学籍。

这个“郭衣洞”,就是郭定生,也就是我们知道的柏杨。

教育部不但开除了柏杨,而且,教育部还发了一个通告给全国的高校,叫所有的高校都不录用柏杨。

全国拉黑。

也够狠的。

柏杨被东北大学开除后,无奈之下,一路辗转,去了台湾。

有的历史趣事,真的耐人寻味

青年时代的郭定生(柏杨)

后来,柏杨(郭定生)在台湾,成了一名大作家。

他,就是我们知道的,写出《丑陋的中国人》、《中国人史纲》等一系列好书的大作家柏杨。

也就是说,那位批评我们民族性最犀利、最不留情面的伟大作家,竟然也有这样的过去。

真是令人哭笑不得。

关于这件事,柏杨的儿子郭本城在他的书《背影:我的父亲柏杨》中,直言不讳。

郭本城在书中,是这样说他的父亲柏杨的:

父亲的姓—— “郭”没改过,但是名字,却因为自己的理想、人事的变迁和时代的动荡,改过好几次。一九四四年,父亲为了求学,伪造学历证件,曾改名为郭衣洞,被分配到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读政治系三年级,并如愿以偿大学毕业。

那么,我们作为曾经佩服过、崇拜过柏杨的历史爱好者,应该怎样去理解这件事呢?

我认为,其实这件事,是可以理解的。

为什么呢?

两点。

首先一点,年轻人嘛,谁没有做错过事?

难道我们就不允许我们的大作家柏杨在年轻的时候,曾经做错过那么一点点小事?

可以给他一次机会。

毕竟,是年轻人嘛。

再说了,年轻的时候造假,并不能否定柏杨在年老时候所写下的文字的优秀。

当然,反过来说也成立,柏杨年老时文字的优秀,也不能掩盖他年轻做错的这件事。

那么其次呢。

其次,我认为,柏杨虽然在学籍资料上造假,但是,他的目的毕竟不是为了偷偷抢抢,而是为了读书。

对吧。

他毕竟也只是为了自己能上学而已。

他只是不诚实而已,他并没有损害其他人的什么实际利益。

算不上很严重的错。

我们大家,还是原谅他吧。

当然了,对于我们来说,这件事最有趣的地方在于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我们的这个信念:这个世界上,真的没有什么完美的人。

2

再跟大家说一件,同样有趣的事:

我们从《水浒传》里读到过,北宋年间,河北省清河县,出了一个好汉,名叫武松。

这个武松啊,非常厉害,徒手打死老虎,名震江湖。

后来,武松上了水泊梁山,跟了宋江,起义了,是水浒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之一。

有的历史趣事,真的耐人寻味

那么请问,这个历史,是真的吗?

答案是:

假的

虽然说,武松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,确有其人。

但是,事实的真相是,历史上真实的武松,并不是什么打虎英雄。

其实,

武松是个杀人犯

你,没有看错。

历史上真实的武松,是个杀人犯。

这到底,是怎么回事呢?

好。

简单地说,是这样的:

依据《临安县志》、《浙江通志》等史料的记载,在北宋年间,确实有武松这么一号人。

当时的武松,是杭州衙门的一个衙役,他当时的官职叫做“提辖”。

那么这个武松,妥妥的体制内公务员啊,怎么会成为一个杀人犯的呢?

因为啊,这个武松虽然身在体制内,但是呢,他是一个喜欢打抱不平的人。

事情具体来说,是这样的:

当时的杭州的知府,是一个名叫蔡鋆的人。

这个蔡鋆,在当时为官名声很坏,被杭州百姓起了一个外号,叫做“蔡虎”。老百姓的意思是说啊,你这个蔡鋆,是个坏人,是个狗官,比老虎还可怕,我们平时见你,避之而不及。

蔡虎(蔡鋆)在杭州任上,鱼肉百姓,人民怨声载道。

武松看在眼里,对这个蔡虎,看不惯很久了。

时间久了,武松对蔡虎的不满,发生了质变。

武松决定:

杀蔡虎

于是,有一天,武松埋伏在蔡虎府邸大门旁,蔡虎前呼后拥出门之际,武松突然冲上去,向蔡虎桶了好多刀。

蔡虎当场失血过多而死。

武松杀了知府蔡虎,那还得了。

大批官兵蜂拥前来,围攻武松,

武松寡不敌众,被官兵捕获。

武松在狱中,被严刑拷打至死。

这,就是我们中国历史上,真实的武松。

可是呢,毕竟武松杀的是地方上的狗官,也算是为民除害,所以呢,武松死后,杭州人民对武松的评价,是很高的。

当时蔡虎被武松杀死,杭州人民是很高兴的。

当时武松在狱中被打死,杭州人民是很悲伤的。

杭州人民,怀念人民英雄,武松哥哥。

代代相传。

有的历史趣事,真的耐人寻味

所以,武松在古代的中国,确实是一个有名人物,是一个侠客之类的人物。

所以我们说,在当时,武松的名气,还是很大的。

这也正是为什么在元末明初时期,小说家施耐庵会把武松,写进《水浒传》。

这也正是为什么,在施耐庵的小说《水浒传》里,有“武松打虎”的故事。

武松打的虎其实就是蔡虎

是的。

历史上真实的武松,并没有打过老虎,但是,他打死了蔡虎。

施耐庵写《水浒传》的时候,把蔡虎,化成一只真正的老虎。

也就是说,施耐庵的小说,是有事实依据的,只不过,施耐庵把历史事实,进行了非常夸张的改编。

直至今天,在杭州西湖的北边,仍有武松墓。

武松的墓志铭是:“宋义士武松之墓”。

我们真实的中国历史,就是这样的有趣。

有的历史趣事,真的耐人寻味

武松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