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寻岁月印记,还原历史真相,古人智慧留给我们的启迪,是数千年血脉精魂中最强大的精神力量!
—— 《 古穆尔 • Gumur 》

慈禧太后和盛宣怀的对话实录

The Dialogue Between Empress Dowager Cixi And Sheng Xuanhuai

2023-01-25 15:31

今天,又从盛宣怀的文集《愚斋存稿》里,找到了慈禧太后和盛宣怀的一场对话实录,你可以从这场对话里,再一次感受一下,慈禧太后是个什么样的人,盛宣怀的说话艺术有多高超,借以指导你平时在单位说话。有趣的是,光绪皇帝当时也在场,他的只言片语,也被盛宣怀记录了下来。

1899年10月5日,上午09:15到10:30,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一起,召见了当时的铁路督办大臣、大理寺少卿盛宣怀。

(注:这场谈话发生的时间,是戊戌政变的1年多以后,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关系经过了1年时间的愈合,基本恢复正常,当时华北大旱,拳民蠢蠢欲动,这场谈话结束8个月之后,义和团运动升级,慈禧太后在北京向列强宣战)

以下为谈话实录。原文为文言文,已为你翻译成人话。

慈禧太后和盛宣怀的对话实录

晚清大臣盛宣怀

慈禧太后:你是从保定进的北京吗?

盛宣怀:是的。臣这回去保定,是验收刚刚修完的铁路工程,而且,顺便处理一下保定铺铁轨的事情,估计明年四月份,就可以通车了。

慈禧太后:卢汉铁路什么时候可以开工?

(点评:卢汉铁路,指卢沟桥到汉口的铁路,后来改名为京汉铁路)

盛宣怀:关于卢汉铁路,汉口枢纽的土木工程,现在已经铺到孝感了,大约到明天秋天之后,汉口到信阳这一段,就可以通车了,两个方向同时施工的路段,到明年可以完成铺设500公里,剩下的700公里,是两头分开施工,据工程师说,两年时间,就可以全部完工了。

慈禧太后:修这条铁路是借的哪个国家的钱?

(点评:当时的清政府,穷得叮当响,连修一条铁路的钱都没有,要找外国借钱。惨。)

盛宣怀:卢汉铁路,是借比利时450万镑,年息5%,手续费10%,实际收到405万镑,大概折合我们中国的银子3000万两,原本我们估算,需要4300万两,皇上曾经批准户部拨款1300万两,两笔钱加起来,刚好够用,但是,户部拨款只拨了一部分,现在还有300万两,没钱给,而且,户部拨下来的库银,到工地上换钱,例如支付给洋工程师的工资、支付给外国的物料钱等,兑换外币存在汇率,又产生损耗,所以,恐怕最终还是差一点,现在要在黄河上面架设铁路桥,需要500万两,这钱就不够,所以,只能暂停修建,以后再说。

(点评:盛宣怀这段话,侧面说明了大清帝国最大的问题,是没钱,可知世事溃败,多从财政开始)

慈禧太后:黄河的沙,是活沙,流沙,随河水流动,如何可以在黄河上架桥?

盛宣怀:虽然黄河河床上的沙,是流沙,但是,我们往下打桩的时候,打到一定的深度,还是可以打到底下的老土,往下最多打几十丈的深度,就可以了,臣听说,外国也曾经在类似黄河这种河流上建桥,修好之后,也挺牢固的,不过,这种工程的造价,就是贵。

(点评:慈禧太后可能从别的臣子口中听说了,黄河流沙严重,架桥难度很高,可见慈禧太后关心官办大事,且能记住细节,并没有史书上说的那么糊涂)

慈禧太后和盛宣怀的对话实录

左一是德龄之母(法国人),左二是德龄,右二是慈禧,右一是容龄

慈禧太后:现在,局势很艰难,外国人欺负我们,欺人太甚,你有什么办法吗,说来听听?

(点评:慈禧太后这里说的“欺负”,指很多事情,例如甲午战争,以及之后租借青岛、租借旅顺大连、租借广州湾、租借香港新界,以及一系列民间和教堂发生的纠纷冲突,可见,此时慈禧太后对洋人已经满腔怒火,短短8个月之后,慈禧太后咬牙对列强宣战,可见其实此前她已经忍了很久)

盛宣怀:我国局势变化,不仅仅是因为甲午战争失败,其实,更多的是因为割让青岛给德国,当年听说要割让青岛,臣两次发了电报给总理衙门,臣拼命说,青岛绝对不能租借,为什么呢?因为一旦青岛租借给德国,那么,俄国人为了抗衡德国,它势必向我国索要旅顺大连,这事我们让步得太快了,德国人、俄国人取得青岛、旅顺大连之后,英国人、法国人认为他们也需要抗衡,所以,法国向我国索要广州湾,以作为侵略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的基地,而英国呢,也担心落后于人,向我们提出关于长江的要求,他们明显是要图谋四川。

(点评:盛宣怀这里说的一系列事情,就是我们历史书上说的“瓜分潮”,即甲午战争之后,列强争先恐后向中国索要租借地,中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、严重的国防危机)

慈禧太后:英国人不但图谋四川,而且还觊觎西藏。此外,东北三省是我大清祖宗陵寝所在地,我也很担忧。我们下令认真练兵,现在看来,也没有多少成效,如何是好?

盛宣怀:东北三省确实值得担心。以前洋人动不动把军舰开过来吓唬我们,但说到底,军舰能搭运过来的兵力有限,就像上回打法国那一仗,我们还是可以应付,但是,洋人从陆上来兵,那就麻烦了,俄国东面国土都是苦寒之地,他们借了巨款,修铁路,把铁路修到了吉林,现在俄国租借了旅顺、大连,他们已经铁定会把铁路修到沈阳、旅顺、大连。臣上回到烟台办事,听说俄国已经在旅顺驻兵一万多人,而且还修了大炮台,他们在旅顺军事部署周密,俄国人到底要干嘛,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,俄国人一向阴险,以前拿走了我们的兴安岭,割取伊犁,都是属于巧取,没有通过战争,将来俄国人把铁路一旦修成,他们随便找个借口,要我东三省,依我国的国力,没有办法制止他们,到了那个时候,我们只能乖乖就范。而一旦俄国拿走了东北,那么德国、法国、英国、日本,担心俄国人独吞,他们也必然会有所动作,所以,我们唯一能做的,就是在五年之内,加紧练兵,以备万一。

(点评:盛宣怀说这个话的时候是1899年,但是,他在这段话里,已经隐隐约约预见了1904年的日俄战争)

慈禧太后:日本的国力,是否和俄国不相称?

盛宣怀:很多人说,甲午战争,日本有悔恨之意,其实不然,日本不是真心对我国好,日本只是担心东北一旦被俄国搞到手,唇亡齿寒,对日本不利,但是,日本的国力,断然不足以和俄国匹敌,去年青岛租借给德国之后,刘坤一、张之洞和臣(指盛宣怀)秘密商议,我们讨论中国、美国、英国、日本,四个国家联合起来,对抗俄国、法国、德国,臣当时就说,我们中国太弱了,英国虽然忌惮俄国,但是,我们中国的兵力和财力,太不中用,臣认为英国看不上和我国结盟。英国人宁愿选择和俄国结盟,为什么?因为那个方案更容易。去年,英国人贝思福来华,考察我国,太后知道这事吗?

(点评:盛宣怀道出了晚清的惨景:国家没有实力,想结盟,没人愿意和大清结盟。都瞧不起咱。悲惨。)

慈禧太后:贝思福来华,和我国商议编练新军的事宜,这事我知道。

盛宣怀:贝思福先是到了北京,然后,到了我北洋、南洋两个军事基地,然后,到了湖北,见了臣,臣当时问他,你来中国做什么?贝思福说,英国的议会推选、指派他到中国来考察中国的国力,如果发现中国能自强、值得培养,则英国会帮助中国,如果发现中国不中用、不能自强,那么,我们英国会另做打算,公历3月,英国议会将开会决定。今天我们一看,果然,英国和俄国订立了密约。

慈禧太后:不过我听说他们这个密约是说,俄国要做什么,英国不管。英国要做什么,俄国也不管。

盛宣怀:这就是为什么我说,英国人是很自私的,他们是为自己打算的,他们肯定是选更容易的方案,而不会选更难的方案。那么,既然我们不能指望和英国结盟牵制日本,但是我们仅凭自己的力量,又牵制不了日本,所以,就剩下美国了。美国和英国的关系最好。美国虽然没有侵略我国领土的野心,但是,美国看到英国不和我们结盟,美国也绝对不会帮助我们。所以呢,现在我们指望和他们结盟、解决危局,绝对办不到。唯一的办法,我们就只能指望自力更生。要自强。所以,请太后还是要在“自强”这两个字上面,做打算。

慈禧太后和盛宣怀的对话实录

左一是崔玉贵,左二是慈禧,右二是庆亲王奕劻的第四个女儿,人称四格格

慈禧太后:你说得太对了,我们必须要自强,但是,现在洋人欺负我们太甚了,我感到很着急。

盛宣怀:臣在外头,也听说了,太后最近很焦虑,但是,臣觉得,太后也不需要过于焦虑,虽然说,我们国家的局势,比以前更艰难,但是,我国毕竟地大物博,我们中国人聪明能干,物产丰富,日本那么小的国家,自古以来都是穷国,他们尚且可以自强,哪有我们中国人不能自强的道理!回想当年同治年间,太后垂帘听政的时候,平定大难,使国家恢复元气,重用曾国藩、胡林翼、李鸿章、左宗棠等几个能人,退一步来说,即使没有他们,能重用阎敬铭、李瀚章、沈葆桢这几个人才,虽然他们不懂带兵,但是,也各有长处,现在,国家要编练新军,要筹备财政,总要先讲究重用人才,然后才谈得上为国家解决问题。

慈禧太后:现在国家的毛病,是朝廷上下,不能团结,不能做到万众一心,各省的总督、巡抚,都顾及自己的利益,不要说国家大事了,就是他们底下各州、各县的案件,他们都要隐瞒我,不对我讲真话。人家外国人是上下一条心,团结,所以人家厉害。

(点评:慈禧太后其实门儿清:大清官场人心复杂,多为精致利己主义者,欺上瞒下,不讲真话,大清的失败,从根子上说,始于人坏)

盛宣怀:可能未必如此,各大臣深受国恩,每个人都有忠君爱国的心,只是每个臣子的见识各不相同,所以言行有所不同,未必是不愿尽忠,大概每个人的心中都有“六个字毛病”。

(点评:慈禧太后一段话否定了一整个大清官场,盛宣怀赶紧委婉纠正,说大臣们没有太后说的那么坏,其实都是忠臣,只是各人见识不同,盛宣怀为何要纠正慈禧太后?因为如果他赞许慈禧太后的话,等同于说他盛宣怀自己一样,也是奸臣,所以,盛宣怀也门儿清:维护同僚就是维护自己。同理,我们作为中国人,在国外的时候,不要说中国人不好,因为你说中国人不好,等于说自己不好,这是同一个道理)

慈禧太后:什么“六个字毛病”?

盛宣怀:总的来说,这六个字是:“办不到,来不及。”

慈禧太后:这六个字,我看,只有我们中央才可以说吧,他们做臣子,怎么可以有这样的思想?

盛宣怀:臣的看法是,办不到,也要办,来不及,那就只好赶紧办。

慈禧太后:各省总督、巡抚,也有几个好的,我也不指望个个都非常好,你看现在袁世凯练的北洋新军,有没有用?是否靠得住?

(点评:慈禧太后问盛宣怀如何看待新军的效果,一来是从侧面考察荣禄、袁世凯等军事领导人的绩效,二来也通过盛宣怀的答话,套取信息,同时也通过言语,考察盛宣怀分析国家大事的水平)

盛宣怀:依臣看来,袁世凯、聂士成两支新军,都是用德国陆军的管理和培训办法,大家都说很好,只可惜,人数太少。

慈禧太后:各省还是需要多练兵,不然的话,南方的部队派到北方来,不习惯,影响战斗力,北方的部队到南方去,也不习惯,影响打仗。

慈禧太后和盛宣怀的对话实录

晚清大臣盛宣怀

盛宣怀:臣一直都在说,至少要练成精兵20万,而且,还要练民兵,作为预备役,打起仗来的时候,可以增援前线。

(点评:盛宣怀早在1899年,就知道民兵、预备役、人民武装部的必要性,点赞)

慈禧太后:现在各省的兵力,不是也有20万吗?

盛宣怀:现在的“勇营”,已经和以前的“绿营”一样,退化了,战斗力不行了,人数虽然多,但是没有用。我国还是需要编练20万新军,按照统一的训练方法、统一的武器,才能算得上是精兵,回想去年我们丢了青岛,如果当时我们要有10万精兵,我们在德国人面前,断不至于软弱到那个地步,但是呢,我们在编练新军的同时,也要逐步淘汰旧式部队,否则啊,朝廷要负担两份军事预算,那负担可重了。

(点评:盛宣怀指出了一个关键点,大清当年的军事思想、军事管理、军事指挥……等水平,全面落后于世界)

慈禧太后:是的,要把弱的淘汰掉,把强的留下来,现在的部队,一点胆量都没有,打土匪还行,打洋人,一打就跑,这到底是为什么?

(点评:这段话说明慈禧太后见识肤浅,你自己组织能力差,不能挖掘人的潜能,反而怪基层官兵怕死,事实上所有人都怕死,但是你组织起来之前,和组织起来之后,人的战斗精神和状态,完全不同,所以关键在于你的组织能力)

盛宣怀:其实我们以前的陆军,一看到土匪,也是跑得飞快,后来,我们编练了湘军、淮军,枪炮多了起来,军官们稍有见识了,长官告诉士兵,一定能打胜仗,胆子自然就大了,每个人都只有一条命,谁不爱惜自己的性命?有了见识,才有胆量,洋人的枪炮确实厉害,又快又准,我们的武器比不上洋人的,军官又不懂带兵,当士兵的,心里认定了必输无疑,所以一听到炮声,就跑得飞快,这事啊,不能怪当兵的不好。其实臣常听洋人说,中国兵的素质,是很好的,就是缺乏优秀的军官,也就是说,我们严重缺乏现代军事人才。

(点评:盛宣怀这段话说明他的见识高于慈禧太后,也从侧面说明,国际社会对中国人能打仗的潜质,是认可的)

慈禧太后:我想啊,官兵们的战斗力,必须要在战争中,才能锻炼出来,当年甲午战争,可惜后来日本不打了,否则的话,也许我们能越打越强,前不久,因为沙门湾的事情,我本来想和意大利打一仗的,但是,意大利知道我们在浙江做足了军事准备,他们反而不敢来打了。

(点评:慈禧太后这里说的事,是指1899年5月,意大利派军舰来华,索要温州沙门湾为意大利租借地,清政府严词拒绝,并摆出不惜一战的强硬态度,意大利灰溜溜跑了)

盛宣怀:上回沙门湾的事,多亏太后坚持己见,倘若当时我国对意大利让步,那么,不但俄、德、英、法四个国家,其他所有列强都会来,浙江就危险了。但是,我国目前的军队,只能壮壮胆,并不能用,因为如果要真打的话,难就难在我国没钱。当年甲午战争之后,臣曾经多次问日本人,那年和我军打仗,日本到底用的是老将,还是用的新式军事院校出来的新手军官?日本人告诉臣,老将很少,基本上都是用的军事院校出来的新式军官。臣接着问他们,你们日本人为什么一出手就打得那么好?日本人说,他们日本的新式部队,平时演习,就是两军对垒,就像真正打仗一样,赢了有奖,去年日本军队大演习,我们派人去看了,确实和真打仗一样,所以啊,日本兵能练出胆识来。臣认为啊,袁世凯练的新军,和聂士成练的新军,平时也可以演练仿真战斗,如果不那样的话,哪怕你练得再好,都是皮毛,不是真正能打仗。

(点评:其实,军事演习也是依靠大量的金钱堆积起来的,说到底,都是钱的问题)

慈禧太后:编练新军,是要钱的,你认为有什么办法解决财政问题?

盛宣怀:天下的钱,无非三个来源。第一个来源,自然资源,例如开矿。第二个来源,是外贸,出口总额要多于进口总额,所以,关税很重要,我国出口物产以丝绸和茶叶为主,但是最近几年,洋人自己学会种茶和制造丝绸了,所以,这两样将来可能靠不住。第三个来源,就是从我国商人和老百姓手中抽税,这个办法,的确是最容易的,但是,这会损害底层的百姓,我大清朝廷,深仁厚泽,不愿从底层百姓嘴里抠吃的,所以,我们唯一的办法,就是从商人、生意人、企业家的口袋里掏,因为只有这些商人企业家的钱,是比较充裕的。

(点评:大清知道不向穷人征税,点赞。此外,盛宣怀的话其实就是说:找富人开刀。这话虽然不好听,但,其实所有的国家,都是找富人开刀,只是形式不同,程度不同)

慈禧太后和盛宣怀的对话实录

晚清大臣盛宣怀

慈禧太后:的确要管理好商界,去年朝廷办的叫什么“农工商务”,今天看来,一点用都没有,有人说,还是要设一个商务部,设一个商务大臣,才能把全国的商界,管理好。

盛宣怀:我们国家并不是没有钱,而是一直以来,把商务看得太轻了,我们说“士农工商”,商字排最后,商人的地位最低,这就有一个坏处,你社会不尊重人家商人,那么商人做什么事,都只考虑挣钱,不会考虑国家,所以诸如什么开矿之类的有益国家的事,商人都不愿做,臣多次奉旨建设铁路、矿务、轮船、电报、铁厂、银行、学堂等,本想详细汇报,但是怕时间不够,所以,就没有详细解说。

(点评:盛宣怀指出了一个重大问题,那就是:军工产业投入大、产出慢,一般民营资本不愿投资,所以,国家出面组织军工产业,有其合理性)

慈禧太后:学堂?什么学堂?

(点评:慈禧太后不傻,她很敏感,对于没听说过的事物、或者没听清楚的细节,她一定要问清楚,不含糊,这一点说明慈禧太后,还是有精炼的一面)

盛宣怀:是培养涉外事务人才的学校。臣曾经奏请,在天津和上海两个地方开办的。

慈禧太后:你开矿的事业,办得怎么样?

盛宣怀:臣办的是湖北铁矿。现在铁厂已经出铁了,并且已经开始炼钢了。卢汉铁路用的钢轨,都是我们自己炼出来的,和洋人的钢,质量一样好,现在我国自己造的枪炮,也是自己炼的精钢做的,这种精钢,比起铺铁路用的钢,工序更多、更复杂。

慈禧太后:总是靠购买洋人的枪炮,是不好的,我们还是要自己多造,天津也可以造枪炮。

(点评:慈禧太后知道,国家还是需要有自己的军事工业)

盛宣怀:是的,购买洋人的枪炮,靠不住,有时候打起仗来,有的外国要严守中立,不敢卖枪炮给我们,那个时候就很难买,我国就很被动。再说,我们自己造枪炮,也不难。而至于在天津等地增添兵工厂,花费很大,不如将我们现有的兵工厂,扩建就可以了。

慈禧太后和盛宣怀的对话实录

晚清大臣盛宣怀

慈禧太后:有人向我报告,说湖北还有一块地皮,可以用来建设兵工厂?

盛宣怀:增设兵工厂,这事不难,难是难在没钱,其实,枪炮是产量越大,造价就越低,现在枪炮是张之洞在造,臣负责的是钢铁厂,我们国家要富强起来的话,关键是要开矿。

慈禧太后:矿产资源,都是老天爷馈赠给我们中国的啊。

盛宣怀:我们国家采矿的权益,不可以全部让给外国人。现在洋人们争先恐后,来我们国家修铁路,开采矿藏,他们采矿是为了挣钱,但是,来我国修铁路就没那么简单了,现在我们中国自己做主,要造的铁路只有:津榆铁路、津卢铁路、卢汉铁路、粤汉铁路,这是我们国家为了打通南北,为了方便调兵遣将,而且,也方便把我们的物产,运到沿海地区,出口,挣钱,除了这些铁路之外,那些俄国人、德国人、法国人要求修的铁路,都是他们自己主动提出来的要求,这些铁路的权利不归我国,难保这些洋人,以保护铁路、保护矿务为借口,对我国发动侵略。

(点评:盛宣怀道出了“路权在外”一事的危险,一旦我国的铁路权利不自主,那么这些外国人管理的铁路,就总是有意无意地,成为外国发动入侵我国战争的缘由)

慈禧太后:现在全国各省民众,和洋人的教堂闹出的各种纠纷,也挺多,很烦人。

盛宣怀:臣老早以前就不理解,洋人为什么在我国各地修教堂,出钱传教,当时看来,完全是亏本生意,现在看来,我就明白了,原来这些洋人,花那么多钱来我国传教,就是为了和我国百姓通气,是为他们的殖民事业服务的。最近我听说,各省在重新重视保甲制度,不知道会不会又是纸上文章,如果能办得好的话,可能会有助于减少地方民众和洋教堂的纠纷。这样也好,保甲制度加深施行,我们可以把乡间愿意当兵的壮丁都登记造册,以便未来征兵,我们以前招兵没有基层支持,往往招来的都是市井无赖之徒。

(点评:清朝没有征兵制度,当时是靠“募兵”,也就是说,在城乡摆摊招兵,以金钱报酬为利诱,所以清政府募到的兵,多含市井无赖、流氓土匪之类)

慈禧太后和盛宣怀的对话实录

慈禧太后:你今年多大岁数了?

盛宣怀:臣今年五十六岁。

慈禧太后:我记得,好像你说过,你经常在直隶省出没?

盛宣怀:臣是二十多岁的时候,由李鸿章奏调入军营的,所以,臣略懂军务,后来还承蒙太后恩典,当过山东的海关道员,再后来又调任直隶海关道员。

慈禧太后:你懂外语吗?出过国没有?

盛宣怀:臣没有学过外语,也没有出过国。

慈禧太后:那么,你平时办理涉外事务的时候,是否要用到翻译人员?近来听说,汉奸挺多的。

盛宣怀:臣用的翻译人员,都是正派人士,臣也特别谨慎,知道只靠一个翻译人员,靠不住,所以臣一直是同时用两个翻译人员,他们互相监督,所以,没有翻译人员可以蒙蔽我。

(点评:盛宣怀很聪明,知道用人制衡,以免自己受欺瞒、被架空)

慈禧太后:哎,这个办法好!我就知道你这人办事极度认真靠谱,现在国家正在危难之际,还需要你为国家认真好好办。

盛宣怀:臣承蒙太后恩典,凡事臣总是遵旨认真办理,但是,臣办理的事务,都是极度难办的事,旁人不知内情,不理解,对我百般诽谤,臣如果不是为了国家忍辱负重,早就不干了,这帮诽谤我的人,号称“清议派”,总有一天他们闹不下去的。

(点评:盛宣怀很聪明,他这段话翻译成人话,意思是:别人在太后面前讲我的坏话,请太后不要信。同时还有另一层意思:太后您交给我的活不好干。这是一种邀功话术)

慈禧太后:不错,他们是号称“清议派”,都是这帮人把国家给闹坏了,不然的话,皇帝也不至于如此着急,你不要管那些人,你只需要认真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。

盛宣怀:臣只知道尽心尽力而已。

慈禧太后:(扭过头去,对一旁的光绪皇帝说)你也问他几句话吧。

(点评:光绪皇帝毕竟是名义上的皇帝,所以,慈禧太后要让光绪皇帝和盛宣怀讲几句,哪怕无关痛痒的话,也要说上几句,以使光绪皇帝在臣子面前树立权威,建立感情)

光绪皇帝:这回,你是从湖北到保定的吗?

盛宣怀:臣这回是从上海到天津,然后从天津到的保定。

光绪皇帝:上海一带的农业收成如何?

(点评:光绪皇帝最关心的是农民的庄稼和生计,足见此人,接地气,关心百姓,是个好皇帝,和史书记载一致)

慈禧太后和盛宣怀的对话实录

光绪皇帝:我不关心春暖花开,我只关心上海人民的庄稼和蔬菜

盛宣怀:江南地区,在六、七、八月,雨水太多,水稻还行,但是棉花却受损严重,近年上海一带百姓,多数种植棉花,不料七、八月间刚刚碰上大雨,单单棉花一项,民间就要少收一两千万两银子。

慈禧太后:我国的南方,雨水就是多。北方就不一样了,如果再过三个月还不下雨,今年的麦子就种不了,我让宫中的天文师傅,天天为天下百姓求雨,你曾经在北方呆过20年,你也知道这个时节,不是下雨的时候,气候不好,不利于农业,听说外国今年也是如此,我近来焦急得,总是睡不着觉,苦得很。

(点评:1899年华北大旱,农业歉收,大量破产农民加入义和团,这是1900年义和团闹大的深层次经济原因)

盛宣怀:中国这么大,水灾,旱灾,总是会有的,治理天下的大事,只要用人得当,太后不必过于焦虑,太后是懂得识人用人的,只要宫内宫外,都有那么十几个能臣,大家同心协力,练就20万精兵,国家自强,那是指日可待的。

慈禧太后:你何时动身离京?

盛宣怀:臣还有事要和总理衙门商量,等商量完了之后,再告诉太后臣离京的日子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