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虚假的历史总是传播特别广
1
我们都知道,古代中国有四大发明,其中,造纸术是其中之一。
是谁发明的造纸术呢?
答案是:湖南耒阳人,蔡伦。
这个头像大家都很熟悉,他就是我们教科书上的蔡伦
好吧。
蔡伦发明造纸术,大家都知道,这个过程很乏味,我也不细说了。
我说点有趣的。
我们现在经常从荧屏里,看到各种的“宫斗剧”,请问这些宫斗剧里面的“宫斗”,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,是真的存在吗?
答案是:存在。
而且,有趣的是,我们的造纸术发明家,蔡伦他……
你猜对了:
蔡伦死于宫斗
蔡伦,我们的伟大的造纸术发明家,就是因为卷入了宫斗,因而被新皇帝逼死的。
这,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这个东汉的历史啊,许多读者都不太熟悉,蔡伦的事情,牵涉的人很多,而且都不太有名,为了不让大家看蒙了,快刀斩乱麻,把这件复杂的事情,简简单单地、说清楚。
事情,是这样的:
这个蔡伦呢,他在东汉年间,不但是个发明家,同时,他是一个大官,是在朝中当官的这么一个人,但是呢,当时东汉的朝廷,宫斗很激烈,蔡伦在朝廷的政治当中,未能做到远离宫斗,恰恰相反,他还积极参与了宫斗。
当时呢,蔡伦是东汉窦太后的党羽,窦太后诬陷、并且逼死了宋贵人,在这件事里面,蔡伦站到了窦太后一边,充当了窦太后的帮凶。
换句话说,宋贵人在宫斗中被逼死这件事,蔡伦,是欠下血债的。
然而蔡伦做梦都没有想到,后来这个被逼死的宋贵人的孙子汉安帝,继位当了皇帝,汉安帝登基后,马上对蔡伦新账旧账一起算,于是,汉安帝派人传唤蔡伦,要整死他。
蔡伦知道自己这次必死无疑,与其受辱而死,不如自杀。
于是,蔡伦在家中服毒自尽了。
简单地说,就是这样的。
我们伟大的造纸术发明家蔡伦,就是这样死的。
蔡伦造纸想象图
这件事,我们的历史教科书,不能写,当然了,也许也没必要写。
那么蔡伦之死,给我们后人留下什么样的历史教训呢?
我想,我们应当从蔡伦身上吸取的教训是:在单位里,在公司里,好好做事,不要参与政治斗争,不要轻易站队,因为你不知道最后是哪一派胜出,万一站错队,以后就会被清洗。
谨记。
2
我们许多朋友都去过北京故宫。
有的朋友心里面,会有这个疑问:
我在故宫里,看到乾清宫、坤宁宫、宁寿宫……可为什么,我就是没有看到“冷宫”呢?
我们的各种影视剧,不是总在说,皇上或者太后,动不动就把谁谁谁“打入冷宫”吗?
那么,这个“冷宫”在哪里呢?
为什么我们在今天的故宫,看不到“冷宫”呢?
这个问题的答案是:
冷宫根本不存在
是的。
“冷宫”不存在。
当然了,这里的“不存在”,指的是命名的冷宫。
命名的冷宫,是不存在的。
也就是说,在诺大的紫禁城里,没有任何一个宫殿或者小房子,叫做“冷宫”。
事情,是这样的:
在明清两代,皇帝或者太后,软禁某一个不听话的妃子、公主等等之类的人物,确实会把她们锁在某一个房子里,但是,这个房子是不固定的,有时候是这个房子,有时候是那个房子。
例如,明代的万历皇帝,把王恭妃锁在景阳宫。
再例如,明朝天启年间,皇帝把成妃李氏,锁在乾西五所。
再例如,清朝光绪年间,我们大家都知道的珍妃,被慈禧太后锁在“北三所”。
……
历史上例子太多,不再列举,总之,妃子、公主们被软禁,每次的地方,基本上都不一样,所以,我们仔细考察历史就会发现,紫禁城里所谓的“冷宫”,并不是指的某一个特定的地方,而是不固定的地方。
紫禁城里,没有“冷宫”。
历史,就是这样的有趣。
紫禁城一处曾经用来软禁女人的场所,不过,它有特定的名字,并不是叫做“冷宫”
3
我们许多朋友在中学、大学的时候,都经历过军训,都有过跟教官学习“叠豆腐块”的经历。
可是,许多同学都有这个疑问:
请问我们的人民子弟兵部队,为什么要叠豆腐块呢?
难道被子叠得越漂亮,部队的战斗力就越强吗?
甚至有朋友开玩笑说,如果叠被子也能打胜仗,那我们还要炮弹干什么?直接把被子塞到炮膛里打出去好了。
读者朋友们,你,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疑问?
好,今天就为你,解答这个疑问。
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我先回答另一个问题,那就是,我们中学时代学的数学,平方根,开根号,cosin, 各种函数,各种几何的计算,各种直角、周长、面积、甚至微积分……
这些,我们毕业之后都用不上啊,我们平时只用到加减乘除啊,那么,我们学了那么多的数学,是不是都浪费时间了呢?
答案是:没有。
学数学的奥秘在于,它在你青春年少的时期,可以很好地锻炼你的逻辑思维能力、抽象思维能力、各种综合思考能力。
这个,你看不见,摸不着,但是,它的功用,是实实在在的。
简单一点来说,学数学,虽然你多数用不上,但是,学数学的过程,会使你变得越来越聪明。
重要的是这个过程。
这个过程,可以催生质变。
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发现,数学学得好的人,会越来越聪明,因为它可以锻炼你思考问题的综合能力,分辨轻重缓急的能力,还有多途径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……等等各种。
这些思维能力,在你日后人生的每一天,会神不知鬼不觉地,帮助你想明白一个又一个的人生问题,会帮助你解决一个又一个的人生难题,它的价值是长期的,是一辈子受用的。
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,在过去的几十年里,尤其在发展中国家,有许多政治家都是数学学得好的理工系毕业的人士,为什么呢?因为他们足够聪明,足够沉稳,思考问题足够深入。
当然了,中学生学数学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他们当中会有一小撮人将来会从事高科技方面的工作,对于他们来说,复杂数学是必备的工具,然而我们不知道哪根苗子是做这个的,所以在中学时代,所有人都要学。这是题外话,不展开谈。
好了。读到这里,您是不是好像整明白什么了?
我们回到正题:
军队,为什么要“叠豆腐块”?
答案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。
因为“叠豆腐块”这件事,它可以锻炼一个士兵的纪律性和服从性。
重复一次:
纪律性,服从性
也就是说,虽然叠豆腐块这件事本身,并不能在战场上直接杀伤敌人,但是,我们通过对新兵开展“叠豆腐块”的训练,可以将一个好吃懒做、流里流气、浑身痞子气的小青年,在短时间内,锻造成一个有纪律、并且能坚决服从命令的好兵。
讲到这里,大家是不是恍然大悟了。
对的。
其实把事情说清楚了,就是这么简单。
我军这个“叠豆腐块”的习惯,最初是袁世凯的新军从德国人那里学的,不过,我们中国人学了之后,比德国人叠得更好,这个习惯被黄埔军校继承,再后来就被我军继承至今。
可是,这件事从一开始,到底是怎么演化而成的呢?
一开始是这样的:
早期的部队,兵源文化素质低,参军的人许多都很“痞”,根本没法管,所以当时的军官,就千方百计想着法子,让这些“痞子”听话,当时实在想不出什么好的招数,就指着他们的被子,叫他们叠整齐、整齐、再整齐,不够整齐的,就罚你站,罚你跑圈圈,时间久了,军官们发现:当兵的变了,变听话了,变得有纪律了,于是,军官们总结出一套经验:训练新兵,从内务整理入手,是一个很好的方法。
换句话说,“叠豆腐块”这件事,并不是我们哪个军官拍脑袋突然想出来的事情,而是在过去一百多年,我们无数的带兵的军官,在无数次的带兵经历里,不断试验,不断总结,进而萃取出来、并最终形成的颇为成熟的一套带兵的方法。
大家,看明白了吗。
我军军令如山倒,一声令下,有进无退,这种高度的纪律性和服从性,就是从叠豆腐块开始,通过军中大量的各种训练锻造而成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