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明:台湾是祖国的宝岛。今天这篇小文仅仅给历史爱好者分享一些有趣的、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,不涉及时事政治。
日本人拍摄的20世纪初阿里山地区邹族番人
台湾没有高山族
是的。在台湾,并没有什么“高山族”。
在台湾,有泰雅族,有赛德克族,有太鲁阁族……等等各种各样的原住民民族,但是,并不存在一个“高山族”。
“高山族”是汉人创造出来的一个“方便名词”。
什么叫“方便名词”呢?其实就是说,台湾的原住民,民族太多、太繁杂了,一个一个列举来说,太麻烦,所以,汉人干脆创造了一个词“高山族”,用来统称他们,这样轻松很多。
在现实世界里,“高山族”至少包含泰雅族、阿美族、布农族、卑南族、排湾族、鲁凯族、邹族、赛夏族、达悟族……等16个原住民民族。
所以,台湾的原住民其实并不认同自己是“高山族”,你去台湾问一个泰雅族的同胞:“请问你是不是高山族呀?”你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,TA会告诉你:“什么高山族?我是泰雅族!”
打个类似的比方,广东人将一切讲普通话的同胞,统称为“北佬”,也就是“北方佬”的意思,但是,“北佬”其实并不认同这个称呼,你比如说湖南人,广东人称湖南人为“北佬”,但其实湖南人认为自己是妥妥的南方人,一点都不“北”。
事实上在台湾还有一个和“高山族”对应的概念,那就是“平埔族”,也就是说,在汉人的概念里,台湾的番人只有两种:
一种住在山区,有很多很多民族,一一说,记不清,所以干脆统称“高山族”,早年也叫“山地山胞”,这些民族久居高山,和汉人接触很少,不受教化,所以也叫做“生番”。
另一种番人,则住在平原地区,也有很多很多的民族,一一说,也记不清,所以干脆统称“平埔族”(汉语“平埔”意为“平坦的田野”),早年也叫“平地山胞”,这些民族住在平原,和汉人世代来往很多,受汉人教化,所以也叫做“熟番”。
亲爱的读者,现在你搞明白了吗?
台湾地名的由来
有一个问题,盘旋在历史爱好者的脑海中很久了,这个问题就是:台湾为什么叫“台湾”?
台湾,是不是“台风的港湾”?
不是。
今天告诉你答案。
答案就是:番语的汉字音译。
是的,“台湾”是原住民的番语,汉人取“台湾”二字做音译。
事情是这样的:
古代的宝岛上,曾经有一个番人部落,早年汉人比划着手势问他们,你们部落叫什么名字呀?番人回答说:“Tayouan”。
这个读音用汉字标注,就是“台窝湾”,所以,汉人也把这个部落,称为“台窝湾社”。
就是这个“台窝湾”,后来在汉字里的译音,不断变化,有时候翻译为“大员”,有时候有翻译为“大苑”,有时候又翻译为“台员”,有时候又翻译为“大湾”……(注:在某些古汉语里,“员”、“苑”念wan)
变动来变动去,后来这个音译,最终统一了:叫“台湾”。
其实,我们从“大员”、 “台员”、 “大苑”、 “大湾”这些汉字音译里,也可以想明白,这是一个外来词,就好像我们中国人刚开始知道Trump的时候,有时候翻译为“川普”,有时候又翻译为“特朗普”,我们看一会“川普”,一会“特朗普”,其实聪明人就知道:这背后肯定是一个外来词。
怎么样,亲爱的读者,是不是又长知识了。
阿里山地区邹族女子,真正的“阿里山的姑娘”
台湾原住民属于南岛民族
问历史爱好者一个问题:台湾的原住民(番人)从人种学上说,和哪个种族血缘最相近呢?
答案是:台湾原住民属于“南岛民族”,他们和印尼人、马来人、菲律宾人、夏威夷人、毛利人等等,是同一个种族。
这里的种族,指生物学上的种族,不是政治意义上的民族。
是的,国内外的人类学家早有结论,台湾原住民和南洋诸岛的原住民,DNA最相近,语言也类似,就连服饰、纹身、猎首习俗等等一系列的特征,都和南洋诸岛的原住民如出一辙。
那么试问,到底最早是南洋诸岛的原住民迁徙到台湾呢?还是台湾的原住民迁徙到南洋诸岛?
在这一点上,世界上的人类学家,至今仍在争吵不已,双方都有很多的论据,然而,至今都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呢。
台湾番人留影
台湾汉人曾经激烈反抗日本
当年我们甲午战败,大清把台湾割让给日本,光绪皇帝下诏,叫台湾的最后一任巡抚唐景崧,进京见皇帝,并叫巡抚衙门的所有文武官员,自己回大陆。
不过,末代巡抚唐景崧不服,他要反抗日本人,于是他和刘永福、丘逢甲、林少猫等壮士合力,准备武力抵抗日本人。
台湾末代巡抚唐景崧,不服日本接收台湾,组织武装反抗,失败后撤退回大陆,1903年死于桂林
于是,唐景崧等人整合了手中的义军、黑旗军、栋军、新楚军、乡勇等等,各种正规军、杂牌军,兵力超过35000人,大家磨刀霍霍,就等着日本人登陆,然后狠狠打日本仔。
日本人先是发了一通信函过来,叫台湾的军政人员就地缴械、封存文书档案,等候日本人前来接收,不料没有回音,派人一打听,才知道台湾有许多汉人在磨刀霍霍,准备抵抗,这个时候的日本人就知道:想和平接收台湾,那是不可能的了。
于是,日本人来接收的,就不是文官队伍了,而是武装部队,很快,日本帝国陆军在台湾登陆,上岸不久,就和唐景崧等人的部队发生战斗,这场战争前前后后,一共打了5个多月,最终汉人方面阵亡一千多,日军方面阵亡几百人,但是有几千日本兵因为水土不服,在岛上罹患霍乱、痢疾等死亡。
最终没有悬念是日本部队打赢了,这场抵抗运动,就失败了。
台湾汉人连同番人一同抗日绘画
刘永福脱险记
参加这次抵抗日军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,曾经在中法战争的广西和越南战场中,打败过法军,所以他这次参加打日本,心理有底气,只是没想到,日军的战斗力比法军强太多,刘永福抵挡不住,所以,刘永福在最后的危急时刻,化装撤退,登上一艘名叫Thales的英国商船,准备回厦门。
黑旗军首领刘永福
这一天,是1895年10月21日,刘永福登上英国商船Thales之后,松了一口气,心想终于可以回厦门了,不料当天,商船开到公海上,日本帝国海军的军舰把这艘英国商船拦住了。
英国船长不解,质问日本人,你们为什么拦我?日本人说,怀疑反抗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刘永福,就在你们船上。于是,上船搜人,果然把刘永福给搜到了。
不过这个时候,英国船长站了出来,救了刘永福。英国船长对日本人说,你们在公海上搜捕我们英国商船,是违反国际公法的,并拿出一大堆的法律条文、外国案例等等云云,日本人当时害怕英国人,僵持了好久,后来还是忍痛放弃了,刘永福得以跟随商船Thales,抵达厦门,并最终回到大陆。
亲日人士辜显荣
以上是我们的汉族先人,在台湾抵抗日本人接收的往事。
不过呢,世界上什么人都有,一样米养百样人,有人唱红脸,也就有人唱黑脸,在当时的台湾,有抗日烈士,也有给日本人带路的汉人。
当年日本帝国陆军登陆、武力接收台湾,和唐景崧等人的汉人抵抗部队四处战斗,唐景崧的部队时时战败,处处溃逃,当时台北城内,官府衙门打烊,秩序全无,盗匪四出,这个时候,台湾本地士绅李秉钧、吴联元、刘延玉、陈舜臣、李春生等人,写了一封《叹愿书》,恭请日本军队入城恢复秩序。
可是,信是写好了,没有人敢去送,人人都说,给日本仔送信,我到人家跟前,人家不由分说先杀了我,不敢去,不过,当时有个名叫“辜显荣”的汉人,拍拍胸膛说:我敢去!
于是,辜显荣拉上几个人,一起出城,去找日军,找到了,把信送上,说:恭请贵军早日入我台北城,维持城内的秩序。
亲日人士辜显荣,是辜振甫的父亲
日军有个代表名叫水野遵,一看辜显荣这几个人,杀倒是没有杀他们,不过一开始,确实半信半疑,总觉得这几个人,像间谍,《叹愿书》虽然收下了,但仍然不敢贸然进城,以免“中了圈套”,不过后来逐渐发现,台北城内,果然安全,于是,日本人开始知道,这个辜显荣,是个真正的亲日人士。
辜显荣获得日本人赏识,后来跟随北白川宫能久率领近卫师团,向南推进,协助剿杀我抗日军民,为日军立下汗马功劳。
因为帮助日军有功,日方赐予辜显荣叙勋六等、授单光旭日章,不久,辜显荣被日本人任命为台北保甲总局局长兼团长,再后来,辜显荣任台北保良局局长,而后获得日本叙勋五等、授双光旭日章……辜显荣是妥妥傍上日本人,飞黄腾达了。
当时台湾流行一首讽刺辜显荣的民歌,是这样唱的:
日本上山兵五万
看见姓辜行头前
欢头喜面到台北
毋管阮娘旧亲情
(注意:闽南语中“阮”字是“我”的意思)
辜显荣深得日本人赏识,后来更是接到日本大正天皇的邀请,进入日本皇宫,和大正天皇聚会(另有林熊征、蓝高川同行)。
辜显荣(中)与另两位台湾名人参访日本皇宫
在整个台湾日治时期,辜显荣一家,显贵一时,辜显荣有个儿子,名叫辜振甫,对,就是那个海基会的会长,辜振甫。
怎么样?历史,是不是很有趣?
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,辜显荣的儿子
日本要台湾干什么
那么,试问当年的日本人,要台湾岛到底是为了什么呢?
是不是为了一个名声、一份国土广阔的虚荣?
其实,不是。
当年的台湾对于日本人而言,第一位的价值,就是经济价值。
台湾的物产很丰富,在整个日治时期,日本人的口号是:
农业台湾
工业日本
意思是说,把台湾建设成日本的农业基地、用来支持日本本土的工业。当时的台湾,大量的蔗糖和稻米,被输往日本,同时,日本人在台湾大量开采黄金、铜、煤、林木、盐等自然资源、不断输往日本本土,以供应日本本土的工业所需。
物产丰富的台湾
皇民化运动的改名
日治期间,日本人在台湾推行“皇民化运动”,其中很重要的一点,就是叫台湾的百姓改日本名字。
当时台湾的汉人百姓,改日本姓,依照一些有趣的法则,我们来看几个例子:
例如,原本姓“钱”的,改为姓“穴方”,方形的孔,就是“钱”的意思。
例如,原本姓“庄”的,改为姓“周本”,意思是“庄周的本姓”。
例如,原本姓“刘”的,改为姓“邦本”,意思是“刘邦的本姓”。
例如,原本姓“高”的,改为姓“上端”,这个意思很明显。
例如,原本姓“黄”的,改为“廣内”,因为繁体字的“廣”内含一个“黄”字。
还有,原本姓“洪”的,改姓“三井”,就是把“洪”字拆开的意思。
还有呢,原本姓“石”的,改姓为“岩下”,因为“岩”字的下方就是“石”。
同理,原本姓“吕”的,改姓“宫下”,因为“宫”字的下方就是“吕”。
再如,原本姓“尹”的,改姓为“伊东”,因为“尹”是“伊”的东边部分。
还有,姓“吴”的,改姓“矢口”。
同理,姓“简”的,改姓“竹间”。
等等。
日治时期的台湾客家女人
台湾国语词汇的不同
由于长期的隔阂,台湾国语中有一些词汇,和大陆国语的词汇,已经有很大的不同,今天我们管窥一些例子:
大陆叫圆珠笔的,台湾叫原子笔。
大陆叫软件的,台湾叫软体。
大陆叫硬盘的,台湾叫硬碟。
大陆叫数码相机的,台湾叫数位相机。
大陆叫盒饭的,台湾叫便当。
大陆叫律师事务所的,台湾叫法律事务所。
大陆叫派出所的,台湾叫驻在所。
大陆叫邮电局的,台湾叫邮便局。
大陆叫打印的,台湾叫列印。
大陆叫智能手机的,台湾叫智慧型手机。
大陆叫移动电话的,台湾叫行动电话。
大陆叫查扣的,台湾叫查缉。
大陆叫出租车的,台湾叫计程车。
……
还有很多很多,各种不一样,今天暂且写到这里吧。
亲爱的读者,你今天有没有收获?
台湾番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