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寻岁月印记,还原历史真相,古人智慧留给我们的启迪,是数千年血脉精魂中最强大的精神力量!
—— 《 古穆尔 • Gumur 》
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
How Big Was The Brain Hole Of The Ancient Chinese?

2023-02-04 18:30

有趣古物之一

古代中国密码锁

我们都知道,在古代,“锁”这种东西,防君子不防小人,自古就有很多专业的贼,能把民宅的锁撬开。

不过,古代有一种锁,贼还真撬不开,什么锁呢?

答案是:密码锁。

是的,鲜为人知的是:其实在古代中国,早就有了密码锁。

下面这些,都是:
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
这些密码锁,都没有钥匙,户主要把锁上的汉字,转到一个特定的句子,例如“生道喜意逢”,那么,锁就打开了。

也就是说,这个“生道喜意逢”,就是开锁的密码。

由于锁的表面,有好多的汉字,所以,一个贼如果不知道“密码”,他转这个汉字,转来转去,转一整天,可能都转不开。

非常的精妙。

那么,我们中国古代如此精妙的密码锁,是谁发明的呢?

答案是:不知道。

总之,我们中国好早之前,就有了这个东西。

读到这里,我们不由赞叹我们祖宗的智慧。

是啊,不愧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。还是挺聪明的。

然而问题来了:这个古代中国密码锁的原理是什么呢?

其实简单地说,是这样的:

每一个转轮,内部都有一个凹槽,几个转轮的凹糟,要刚好都对上,锁就开了。

是的,看起来很“高大上”,其实说穿了,原理也很简单。

有趣古物之二

500年前朝鲜的汉语教材

不少的朋友有这么个疑问:我们古代中国是天朝上国,万邦来朝,周边邻国的人们,是如何学习汉语的呢?

答案是:其实一直都有教材。

是的,我们今天能想到的,古人也能想到。

在古代,周边邻国有学习汉语的市场需求,那么,自然有出版商做这个生意。

掘地三尺,为你找出来一本明朝初年,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材,对,一本迄今500多年前的教材,废话少说,直接上图:
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
这本500多年前的朝鲜人学汉语的教材,名叫《老乞大》。

为什么叫“老乞大”呢?原来,“乞大”就是“契丹”的谐音,当时朝鲜人跟俄国人一样,把我们汉人叫“契丹”,所以,“老乞大”就是“老契丹”,也就是“老中”的意思。

是的,我们今天管外国人叫“老外”,然而500多年前,朝鲜人管我们汉人叫“老中”(老乞大、老契丹),真是有趣。

《老乞大》这本汉语教材的特色,就是通过一段生动的对话,来教人说汉语,而且,每一个汉字,都用朝鲜字母标注了读音,也就是音标。

这段对话,是虚拟一个来自于汉城的朝鲜商人,到北京来做生意,和北京人对话的场景,就是上面这8页纸,当然了,全书很厚,我只摘录其中的8页,给大家开眼界。

太阳底下,没有新鲜事啊,想当年我们学英语,也是从李雷和韩梅梅的对话开始的。

有趣古物之三

“浊酒”是什么鬼?

我们有很多关于“浊酒”的古诗,例如下面这些:

“一壶浊酒喜相逢,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”

“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”

“浊酒不销忧国泪,救时应仗出群才”

从古诗里,我们可以知道,在古代中国,“浊酒”广泛存在。

那么,“浊酒”是什么鬼?

为什么我们古人喝的酒是“浊”的、而不是“清澈”的?

答案啊,其实是这样的:酒,本身就是浊的。
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
这就是浊酒,酒的原始模样

是的,原始的酒,其实本身就是浊的,我们今天看到的酒,清澈见底,那是因为,它是被“蒸馏”过的。

所谓“蒸馏”,就是一种去除杂质的提纯工序,原始的酒,都是浊的,蒸馏之后,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,透明如水的酒。

“浊酒”有一个相对的概念,叫做“清酒”,提纯过后的酒,叫做“清酒”。

其中,日本人自古爱喝清酒。
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
蒸馏过的酒是透明的,中国叫蒸馏酒,日本叫清酒

不过,在古代中国,由于蒸馏技术不发达、不普及,所以在很多的乡间,人们酿的酒,普遍是没有经过蒸馏的,而是经过当时一个简单的替代工序,叫做“过滤”。

但是,古代民间对酒的过滤手法,也不成熟,所以,原始的酒即使经过过滤,还是有很多粮食杂质(例如米渣)残留其中,看起来,浑浊浑浊的,但是不影响味道,这种酒,古代叫做“浊酒”。
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
中国古代对酒进行过滤的装置

对,就是我们在古诗里频繁看到的,那个“浊酒”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未经蒸馏的“浊酒”浓度不高,所以古代的酒和今天的酒不一样,古代的酒普遍烈度较低,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古代小说和古装影视剧里,看到武侠们“大碗喝酒”,因为当时的酒,远远没有今天的烈,所以可以喝很多而不醉。
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
古人真的可以大碗喝酒而不醉,因为他们喝的多为浊酒,酒精度很低

有趣古物之四

游牧民族为何用弯刀?

历史爱好者基本上都有一个朦胧的印象:在古代,游牧民族似乎更喜欢用弯刀,是不是这样?

是的。确实如此。

古代游牧民族,广泛爱用弯刀。而我们汉人,是不喜欢用弯刀的。
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古代中国人的脑洞,到底有多大?

那么问题来了:游牧民族为何爱用弯刀?

答案其实很简单,因为对于游牧民族骑兵来说,弯刀有优势。

弯刀有什么优势呢?至少有以下几个优势:

弯刀优势之一:弯刀的弧度,对敌人身体的杀伤面更大。弯刀的优势在于“拖割”,弯刀的拖割,可以是对敌人产生更大的伤口,并且,拖一刀就可以马上收回来,继续战斗。同理,我们汉人农民的镰刀也是弯的,拖割庄稼的时候,更省力。

弯刀优势之二:骑马砍杀敌人的时候,弯刀受力更小。为什么?因为弯刀是弯的,砍杀敌人的时候,反作用力被弯弯的刀体缓冲了一下,不那么容易掉刀。但是,直刀是直楞楞的,砍敌人的时候,容易被敌人的盔甲反弹,掉刀,刀一掉,你就成了空手,离死不远了。

弯刀优势之三:骑马冲锋的时候,弯刀更容易握紧。是的,骑马冲锋的时候,直刀受风力的冲击更大,不容易握紧,而弯刀虽然也受风力冲击,但是,毕竟弯刀有弧度,减缓了风力,所以,弯刀更容易握紧。

弯刀优势之四:手持弯刀的骑兵,骑马攻击,依靠马的巨大冲击,刀只需要伸出去,自然就可以完成对敌人的轻松拖割,换句话说,持刀的手不需要怎么使力,借用马力冲过去,弯刀只要碰到敌人的肉体,就可以轻松完成拖割,给敌人留下一个宽宽的创口。

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战场,只要拖割的伤口足够大,那么敌兵多数是活不成的,很快就会死于伤口感染,或者失血过多。

是的,这些,就是古代游牧民族喜欢使用弯刀的理由。

换句话说,古代游牧民族选择弯刀,不是他们主观“喜欢”的结果,而是在无数次战斗中,总结经验教训,并逐步摸索出来的,他们认为:弯刀更适合他们的作战方式。

不过话又说回来,历史上也并不是所有的游牧民族都用弯刀。有的游牧民族用得多,有的游牧民族用得少,这跟他们各自接受军事技术的早晚、各自冶铁技术的高低等各个因素有关。

读到这里,你也许会问:那么我们汉人呢?既然弯刀那么好用,我们号称聪明的汉人,为何没有用弯刀呢?

其实,虽然弯刀有它的优点,但是,直刀也有直刀的优势。

那么直刀的优势又是什么呢?直刀的优势,至少有以下两点:

直刀优势一:直刀可以直接把敌人捅死。弯刀的拖割,虽然给敌兵造成宽宽的伤口,但是,有的敌兵不会当场死,如果救治及时、而且自身抵抗力强的话,有的敌兵能存活下来。但是,直刀(例如说:剑)不同,直刀的主要战斗方式不是“砍”,而是“捅”,所以,直刀可以当场直接把敌人捅死。

直刀优势二:直刀长度更长。同等的铁材,直刀的长度比弯刀更长,这个就不用解释了。更长意味着什么呢?意味着在战场上杀伤敌人的半径更大。所以,直刀也有它的实用之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