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诗人杜甫的《前出塞》诗云:
挽弓当挽强,用箭当用长。
射人先射马,擒贼先擒王。
杀人亦有限,列国自有疆。
苟能制侵陵,岂在多杀伤。
也就是说,依据杜甫的诗,我们古代的战士打仗,遇到骑马的敌兵,是先放箭射马,然后再对付那个落马的敌兵,为何?因为把马打死了,敌兵跑不快,解决他就易如吹灰了。
这个逻辑貌似成立。
但是,有读者朋友问我,1938年初,林彪骑马路过阎锡山的地盘,被阎锡山的兵打中一枪,那个兵开枪是直接打的林彪,而不是打他的马,换句话说,至少在民国时期,“射人先射马”和战争常识是不相符的。
阎锡山的兵直接打林彪,没有打他的马
那么问题来了:在古代中国的战场上,面对骑着马的敌人,到底是先射人?还是先射马?
这个问题,今天告诉你答案。
答案是这样的:
有时候先射人
有时候先射马
射人还是射马
要看情况而定
在民国时期,步枪时代,由于可以精确瞄准,所以都是优先打人。但是,在古代,则分情况,古代的弓箭手,有时候射人,有时候射马。
情境一:射人把握较大的时候,射人。为什么?因为在古代,战马是昂贵物资,射死一个敌人,缴获一匹战马,那是很不错的军功,分分钟要升职加薪,但是,如果把马射死了,敌人侥幸跑了,反而什么都得不到。1938年阎锡山的兵,举枪不打林彪的马、而是直接打林彪,就是这个思路,和古代是一样的,只不过弓箭变成了步枪,实际上道理完全一样。
唐代雕塑:战马中了好多箭,仍然活蹦乱跳,马的生命力比人顽强
情境二:如果战马的身上披着厚厚的马甲,弓箭手没有把握能把马甲射穿的时候,优先射人。
马甲很厚的情况下,射马难度高
情境三:远处敌人骑兵向我军发起冲锋。这种情况下,不存在“先射人还是先射马”的问题,因为射程远,根本无法瞄准,这个时候,我军一群弓箭手拉弓,不是直线朝前射,而是呈弧度向上方拉弓,箭呈抛物线飞向敌阵,无所谓射人还是射马,射中人就是人,射中马就是马。
如图,古代面对敌军冲锋,其实都是向上放箭,而不是直线瞄准
情境四:我军如果拥有射马的箭头,射马。如果我军没有射马的箭头,那么,射人。这是咋回事呢?原来,马的生命力,比人顽强得多,射人的小箭头,很难把战马射死,所以,古代的老兵都知道,射马,要用马箭,也就是大号的箭头,例如下图这些:
中国出土的古代马箭,大号箭头,是专门射马用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