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寻岁月印记,还原历史真相,古人智慧留给我们的启迪,是数千年血脉精魂中最强大的精神力量!
—— 《 古穆尔 • Gumur 》

明朝军医吴又可,瘟疫,和口罩的故事

The Story Of Wu Youke The Military Doctor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Plague And Masks

2023-01-23 13:33

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,一个关于中医的历史故事:

明朝末年,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城掠地,北京城里的崇祯皇帝,忧虑不已,他指派能臣孙传庭带兵,前去剿杀。

明朝军医吴又可,瘟疫,和口罩的故事

崇祯皇帝派孙传庭去追剿李自成,不料败于鼠疫

于是,孙传庭率领明军,就出发了,但是在和李自成起义军作战的过程中,明军爆发了大型的鼠疫。

注意:当时不叫“鼠疫”,当时的文书里,一般称“兵疫”。

然后呢,孙传庭找来一个当时很有名气的中医,名叫吴又可,叫他来治疗军中的瘟疫。

吴又可虽说是名医,但他也不知道这个病叫“鼠疫”,他当时管它叫“温症”,也写作“瘟症”,吴又可给官兵开了各种各样、一大堆的中草药,熬呀,喝呀,哪会有用?根本没用,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,这种病是由“鼠疫杆菌”导致的,那些中草药熬的汤,能杀死鼠疫杆菌吗?

答案是:不能。

不过,中草药的汤,也许对症状,有一定的缓解作用。

注意:是症状,不是病,是缓解,不是治愈。

尤其是药汤里面的水。喝水,可以缓解人类许多病的症状,使人误以为是草药发挥了作用,这是一个障眼法,聪明的读者,我相信你一点即通。

明朝军医吴又可,瘟疫,和口罩的故事

明末名医吴又可(影视剧照)

明朝时期的中国,没有生物学,没有细菌学,没有显微镜,也没有人知道,“鼠疫杆菌”是个什么东西。

所以,吴又可的汤药,没用,官兵病死了一大片。

可是呢,吴又可在治疗瘟疫的过程中发现:兵营里有那么几个官兵,因为嫌弃病人臭,整天用布条捂住嘴巴和鼻子,结果,就这几个官兵没有染病。

于是,聪明的吴又可立即总结出来:用布条捂住嘴巴和鼻子,可以预防这个瘟疫!

吴又可如获至宝,立即在军中推广:用布条绑住下半边脸!

于是,这个措施在一定程度上,遏制了鼠疫感染人数的扩张。

这个绑住下半边脸的布条,其实,就是早期的口罩。

后世人发现:鼠疫可以通过飞沫传播。所以,口罩有用。

明朝军医吴又可,瘟疫,和口罩的故事

吴又可(右一,影视剧照)发现戴口罩可以预防瘟疫,但他不知道为什么

大家读到这里,是不是觉得,吴又可很聪明?

只是可惜了:吴又可知道口罩有用,但是,他不知道为什么口罩有用。因为,明朝的中国,没有细菌学,吴又可不知道,病人的飞沫里,带有肉眼看不见的病菌。

然而,吴又可喜欢琢磨问题,他回家之后,一直想:为什么戴口罩可以阻挡瘟疫呢?

想呀想,他想了好久,后来终于“悟”了出来:啊!我懂了!是空气有问题!病人呼出的口气是戾气、异气、疠气、杂气!

“恍然大悟”的著名中医吴又可“想明白”了这件事之后,如获至宝,他立马下笔,写下了《瘟疫论》这本中医巨作。

在《瘟疫论》这本中医巨作中,吴又可说:瘟疫“非寒非热,非暑非湿,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”,他还说:治疗瘟疫,关键是把戾气、异气、疠气、杂气阻挡在外,不让它进入人类的口鼻,那就可以了,如果挡不住、或者来不及,那么吴又可开出了一个方子,用槟榔、厚朴、草果仁、知母、芍药、黄芩、甘草熬成汤,叫“达原饮”,叫病人服用。

明朝军医吴又可,瘟疫,和口罩的故事

吴又可的中医巨著《瘟疫论》

吴又可对不对呢?

答案是:他对了一半。

对的是:吴又可搞明白了,瘟疫可以通过飞沫经口鼻传染。

不对的是:吴又可不知道,根本原因是飞沫里含有鼠疫杆菌,他错误地以为:空气里含有戾气、疠气,是“气”的问题。

那么吴又可发明的“达原饮”,又能不能治鼠疫呢?

答案是:不能。

“达原饮”也许能缓解一部分症状,但是,它不能治病。否则,1910年东北大鼠疫,大清就不需要死6万多人了。

注意:“缓解症状”不等于“治病”。

这不绕口令,这是讲道理。

到了今天,全世界的大医院,包括中国的三甲医院,治疗鼠疫,主要是用抗生素。注意:抗生素是西药。

今天还有没有人用“达原饮”治疗鼠疫呢?答案是:没有。

大家不要忘记,吴又可是个很聪明的人,他是明朝末年中国的名医,是当时很有名气的中医。

即使像吴又可这么聪明的人,他已经摸到了科学的大门,但他,就是进不去,为什么?因为古代的中国,缺乏讲科学的基本土壤,如果古代中国人喜欢刨根问底,懂得使用显微镜,懂得生物学,知道有病菌这么回事,那么吴又可看到的,就不是“戾气”,而是“鼠疫杆菌”,那么他写出来的书,就不是《瘟疫论》,而是《论鼠疫杆菌的传播途径和有效防疫措施》。

明朝军医吴又可,瘟疫,和口罩的故事

吴又可画像

那么,我今天为什么给大家讲吴又可这个故事呢?

因为,吴又可的故事,其实就是整个中医发展历史的缩影。

什么是中医?这就是中医。

中医,是科学不昌明时代的产物,是落后文化的缩影,是历史遗留的问题。

吴又可知道口罩有用,但是相关的道理,他解释错了。同理,板蓝根对缓解某些疾病的症状,也许真有效,但是,道理解释错了,板蓝根所宣称的“清热解毒”,其实和吴又可《瘟疫论》里的“瘟疫源于戾气”,是一回事,是同一个类型的错误。

有治病之方,无可通之理。

这,就是中医药的本质。

鼠疫,是因为鼠疫杆菌,不是因为“戾气”。

同理,新冠肺炎,是因为新冠病毒,不是因为“天地邪气”。

同理,感冒是因为病毒(最典型的是“鼻病毒”)入侵,而不是因为什么“上火”、“虚火”、“湿毒”。

同理,长痘痘,是因为毛囊堵塞了皮脂,皮脂滋养了痤疮丙酸杆菌,继而引起发炎,而不是因为什么“吃烧烤上火”。

我们从吴又可老中医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来:一种文化,例如说阴阳五行相生相克,因为它从根子上说,就是反科学的,所以在这种文化土壤上,长不出科学的果实,也无法发展出令人信服的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理论和产品,吴又可明明摸到了科学的大门,但是由于生物学和细菌学的缺位,他就是进不去那道门,所以他在科学的门外,转来转去,最后顶多鼓捣出来一个《瘟疫论》,这也就是他毕生最大的成就了,而关键是,他那本“伟大”的《瘟疫论》,今天即使是中国的三甲医院,也不用了。为什么?因为他错了,他被时代淘汰了。

那么,板蓝根,中医药,这些东西的本质是什么?我认为它们这些东西呢,不是说它们不能治病,而是说:解释错了。

我打个比方,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:房子朝南,住起来舒服,住起来身体健康,但是为什么呢?我们的祖先是这样解释的:因为根据五行方位,东方甲乙木,南方丙丁火,南方属火,有火就旺,所以房子朝南,人丁兴旺,长命百岁,家业昌盛。

但是,现代天文地理学给我们提供了更清楚的解释:中国绝大部分领土在北回归线以北,太阳从偏南角度照射我国土地,所以我国的房子,朝南的话,采光通风最佳,住起来最舒服。

什么叫科学?这就叫科学。

明朝军医吴又可,瘟疫,和口罩的故事

吴又可形象(油画创作)

错了,就认错,不丢人,谁都会犯错。

西方人也曾经犯错。两百多年前,西方人曾经误以为:放血可以治病,举例说: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,就是死于放血。

但是后来,西方人发现自己错了,于是,他们认错,并且改正了,所以在今天,西方人已经不用放血来治病了。

知错就改。这丢人吗?不丢人。

错了,死不认错,说我们天朝上国学问博大精深,上通宇宙下达阴曹,高屋建瓴,比那些试管针筒显微镜,高明多了。

这很丢人。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