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之前的文章里,一直给大家灌输一个观念,就是说啊,这个世界上的人,没有完美的,任何一个人,不管他多么伟大,都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。
好。今天,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。
相信这次,肯定又会让大家大跌眼镜:
辛弃疾
对。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个南宋时期的抗金英雄,辛弃疾。
这个辛弃疾,是个文武双全的能臣,我们有许多的读者,应该都读过他的诗词。
我们不妨在这里选一首他的诗词,温故知新一下:
《破阵子》
作者:辛弃疾
醉里挑灯看剑
梦回吹角连营
八百里分麾下炙
五十弦翻塞外声
沙场秋点兵
马作的卢飞快
弓如霹雳弦惊
了却君王天下事
赢得生前身后名
可怜白发生
这首诗词,大家是不是还有印象?
对。
就是这个文武双全的南宋名臣,辛弃疾。
是个将军。
同时也是一个诗人。
多有能耐。
然而,大家知道吗?历史上真实的辛弃疾,比大家想象中的辛弃疾,有趣多了。
到底有多有趣呢?
好。我马上告诉你。
大家做好心理准备。
坐好扶稳了。
辛弃疾因为贪腐被革职
对的。
你没有看错。
历史上真实的辛弃疾,曾经因为贪污的问题,被弹劾,并且遭到降职、革职等处分。
而且,还不止一次,而是:
至少有八次
以《宋会要:职官门·黜降官》为代表的大量南宋史料,记录了辛弃疾至少有八次被弹劾贪污腐败的记录:
辛弃疾第一次遭弹劾
淳熙八年,也就是公元1182年,当年冬天,御史王蔺弹劾辛弃疾“贪污而残暴”,辛弃疾被皇帝革职。
辛弃疾第二次遭弹劾
淳熙八年(公元1182年)十二月,右文殿修撰弹劾辛弃疾“以弃疾奸贪凶暴,帅湖南日虐害田里”,这几个字大家都懂,我就不翻译了。
辛弃疾第三次遭弹劾
淳熙九年(公元1183年),中书舍人崔敦弹劾辛弃疾“肆厥贪求,指公财为囊橐;敢于殊艾,视赤子如犹草芥”。看,又是经济问题。
辛弃疾第四次遭弹劾
绍熙五年(1194)七月,谏官黄艾弹劾辛弃疾“严酷贪婪,奸赃狼藉”。辛弃疾这次被投诉,被免除了福建安抚使的职位。
辛弃疾第五次遭弹劾
绍熙五年(1194)九月,御史中丞谢深甫弹劾辛弃疾“交结时相,敢为贪酷,虽已黜责,未快公论”。又是钱的问题。这次被投诉,辛弃疾被连降两级,由“集英殿修撰”降为“秘阁修撰”。
辛弃疾第六次遭弹劾
宁宗庆元元年(1195)十月,御史何澹弹劾辛弃疾“酷虐裒敛,掩帑藏为私家之物。席卷福州,为之一空”。又是贪污公家财物。
这次被弹劾,辛弃疾连“秘阁修撰”的职名也丢了,只剩一个“主管武夷山冲佑观”的祠禄官 ,变成了“储备干部”。
辛弃疾第七次遭弹劾
庆元二年(1196)九月,监察御史弹劾辛弃疾“贪污恣横,唯嗜杀戮。累遭白章,恬不少悛”。看。又是贪污出的事。
这下,辛弃疾“主管武夷山冲佑观”的储备干部位置,也丢了。
这样一来,辛弃疾把所有的官职,都丢光了。
一无所有了。
辛弃疾第八次遭弹劾
开禧元年(1205年)七月,又有官员弹劾辛弃疾“好色贪财,淫刑聚敛”。
看,辛弃疾丢完所有的官职,都回家耕田了。还有人继续举报他的旧事。
读到这里,读者也许会有疑问:
辛弃疾被举报贪污,明明都革职了,为什么后来又当官、然后又遭到弹劾,如此反反复复呢?
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:
当年南宋朝廷的游戏规则,并非你贪污被革职一次,就永不录用,而是说,把你降职了,革职了,让你反省反省,你悔改了,朝廷还会重新起用你。
所以,辛弃疾多次被举报贪污,并且因此丢官,又多次被重新起用,就是这个缘故。
然而,说到这里,我们应该指出,在历史学界,有那么几个“历史学家”为辛弃疾喊冤,说这些所谓“投诉贪污”,都是政治斗争,都是污蔑辛弃疾的,他们的理由是“辛弃疾是个正直的人,曾经发表过反贪的言论,辛弃疾不可能会贪污”。
哈。这些书生其实不知道,在这个世界上,发表过反贪言论的贪官,多了去了。
在这里,大家要注意,我们国家的“历史学家”,其实水平是参差不齐的,许多都是职业学院或者某个博士生,为了写几篇论文获取文凭而粗制滥造的文字,多的是。
辛弃疾有没有贪污,你,我,他,谁都没有亲眼看见,但是,我们没有必要“屁股决定脑袋”,我们要就事论事,不要因为辛弃疾是名人,所以就“立场先入”。
大家注意两点:
第一点呢,辛弃疾被举报贪污,不是一次两次,而是被不同的人,多次举报,本文只收录了其中的八次,在真实的历史上,相信次数其实更多。
第二点呢,大家要注意,南宋的皇帝,不是脓包,他是有脑袋的,不是随便你阿猫阿狗来举报,我单凭举报人的一面之词,就把辛弃疾处罚了,当皇帝的在处罚臣子之前,他也是会询问的,会调查的,会检视证据的。
所以,我们从辛弃疾被多人多次举报贪污,而且被皇帝认定,并且被皇帝处罚,从降职、革职,一直到革除所有官职和功名,这些历史事实说明,如果说辛弃疾反反复复被同事冤枉,而且皇帝也反反复复冤枉他,我觉得这种为辛弃疾开脱的说法,其实是很难成立的。
说到这里,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这样一个比较公允的结论:
从历史上皇帝多次听信别人对辛弃疾的贪污举报、以及皇帝多次对辛弃疾进行处罚、降职、革职的一系列历史事实来判断,
辛弃疾贪污之事成立的概率
远远大于它不成立的概率
大家冷静下来,心平气和想一想,是不是这样。
好了。
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我们的大诗人、抗金英雄辛弃疾因为贪腐被革职这件雷人的往事呢?
其实细细想之,并不奇怪。
任何人,都有两面性。
辛弃疾有才华,写出许多好诗,辛弃疾反对外来侵略,主张抗金,并且亲身践行,英勇抗金,这一切,都是事实。可是,这一切并不能排除辛弃疾在金钱的面前,没能把持住自己。
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!
民国的时候,有个叫汤恩伯的国民党将领,他打日本很英勇,可是,他同时也是一个贪官,可见,抵御外敌的将军,和贪污腐败的官员,其实是可以同时成立的,他们可以是同一个人,这一点都不奇怪的。
大家说,是不是这样?
哈。
历史,就是这样有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