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寻岁月印记,还原历史真相,古人智慧留给我们的启迪,是数千年血脉精魂中最强大的精神力量!
—— 《 古穆尔 • Gumur 》

民国的高考是什么样的?

What Is 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Like?

2023-01-15 08:43
民国的高考是什么样的?

民国时期的女中学生

1

许多朋友会问:

在民国时期,中国有没有高考呢?

如果有,民国时期的高考,是什么样子的呢?

答案是这样的:

1905年大清废除了科举,之后,中国的各大高校,其实都是自主招生的。

是的,民国初年,中国有许多有名的高校,例如燕京大学、国立北京大学、国立清华大学、国立中央大学……等等等等,其实当时都是自主招生的,也就是说,各校有各校的入学考试,试题也是各校自己出的。

如果说读者你身处1920年,想考名校,那么,你参加完国立清华大学的入学考试,然后又跑到国立中央大学,参加国立中央大学的入学考试,然后又跑到国立北京大学,去参加国立北京大学的入学考试……就像赶场子一样,考完一场又一场。

是的。当年就是这么个状况:没有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。

所以在民国时期,其实考大学比现在还要累,因为你要不断考试、考试、考试,赶各种场子,累死你。

这就是清末民初,当时中国高校的招生办法:各自考试,各自招生。

民国的高考是什么样的?

民国时期的清华大学

2

那么读到这里,也许你会问:

民国的高校为何要这样折腾考生呢?

难道当年的考生不会投诉吗?

难道当年的家长不会投诉吗?

是的。有人投诉。

所以当年有一些高校,做了一些变革,开始举办“联考”,举例说,1937年,国立北京大学和国立清华大学,就举办了“两校联考”,也就是说,考生想上清华或者北大,你只需要考一次,就可以同时获得北大和清华的录取机会,不用考两次。

此外,民国时期的国立武汉大学、国立中央大学、国立浙江大学,也举行过三校“联合招生考试”,考生只需要考一次,就可以同时获得武大、央大、浙大的录取机会,不用考三次。

民国时期的联考,例子还有很多,不再一一举例。

可是,即使是“联考”,考生仍然感到累,因为毕竟学位有限,僧多粥少,考生参加完这个联考,没录取,又要参加下一个联考,如此类推,其实,还是会跑死人,只是说,没有以前跑得那么严重而已。

这就是民国时期的“联考”,比最初的各自考试招生,已经有了进步。

3

那么试问,当时的国民政府,就不能组织一场全国统一的高考、让大家不那么累吗?

其实,当年国民政府早已留意到这个问题,也确实想解决这个问题。

经过多年的协调,1938年,国民政府教育部设立了“全国统一招生委员会”,负责举办全国统一的高考。

(注:1938年,当时抗战已经爆发,南京已经沦陷,国民政府相关部门先后迁往武汉、重庆等地,但是,日本由于兵力所限,只能控制大城市和交通线,所以国民政府在广大的城乡地带,仍可正常施政)

顺理成章,1938年当年,国民政府举办了第一次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(当时叫做“公立各院校统一招生考试”),并且,1938年、1939年、1940年,一连考了三年。

但是,全国统一高考,在1941年停止了,大家知道为什么吗?

答案:其实就是因为日本人。

是的,因为战乱。

当年是抗战时期,1941年日本人已经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,飞机到处轰炸,所以当时举办全国性的高考,越来越困难,越来越危险,于是从1941年开始,全国的高考,暂时停办了。

于是,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:各高校自主考试招生,或者几所高校举办联考。

民国的高考是什么样的?

民国时期的北京大学

4

有趣的是:在民国时期考大学,考试并不是免费的,而是需要缴纳“报考费”的。

那么当年考个大学,要花多少钱呢?

举个例子,1930年,国立北京大学招生考试,报名费是三块大洋。

1930年的三块大洋,大概等于现在多少钱呢?大概等于现在400到600元人民币。

而且注意,这三块大洋,只是报考费,是不予退还的,也就是说,无论你考没考上,这钱都退不了。

5

好。那么好奇的你又要问了:当年的民国时期,高校自主招生的考试,都考了些什么呢?

以下我们就穿越时空,回到民国,看看当年的高校招生考试,都考了些什么。

由于篇幅所限,只能举例谈谈,管窥一下。

1936年“国立中央大学”的入学试题,其中的“国文”考卷,作文试题有两道:

第一道试题: 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”释义。

第二道试题: “论今日文化之责任”。

亲爱的读者,你觉得这两个作文题目如何?

换了你,你能写好吗?

6

而1933年“国立清华大学”招生考试,其中“国文”一门的作文试题,是这样的:

就下列五题中择一,文言白话均可:

1、《苦热》

2、《晓行》

3、《灯》

4、《路》

5、《夜》

这个试题的意思是说,让考生从《苦热》、《晓行》、《灯》、《路》、《夜》5个题目当中选一个,然后就题发挥,写一篇文章。

怎么样,亲爱的读者朋友,这个1933年考清华的作文题,你觉得难不难?

民国的高考是什么样的?

民国时期的女大学生

7

1922年“国立北京大学”招生考试的作文试题,则“很讲政治”,当年的作文题目是这样的:

《试述五四运动以来青年所得之教训》

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,也就是这次考试的三年前。

考生如果不关心时事政治,不关心国家大事,这篇可能写不好。

8

1936年“国立清华大学”招生考试的“国文”试题,其中有一题,有点意思,是叫考生纠错。

试题是这样的:

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:

因咽废食

开书有益

折衡樽俎
谆谆善诱

临崖勒马

鞠躬尽粹

焦头乱额

读书得闲

居心巨测

变本加励

层层相因

阳从阴违

其实这道题,直到今天,仍然是一道不错的试题。

民国的高考是什么样的?

民国时期的男大学生

9

1942年,“国立武汉大学”、“国立四川大学”、“国立东北大学”举行了联考,这次联考中,文科组的试题(原文)是这样的:

1、 我国自唐迄清对于日本都有何战争?

2、 拿破仑之宰制全欧,何以终归失败?

3、 中国境内,平原及高原,盆地各有几块?试分举其大者。

4、 云南省与越南、缅甸交通上之关系若何?试分别说明之。

5、 美国生活程度,东边与西部不同,其故何在?试详述之。

要知道,1942年正是抗战最困难的时期,所以当年三校联考,出的试题聚焦国家大事,多数围绕“抗日”这个主题展开。

10

再来一个有趣的:

1933年“国立清华大学”的英语试题,有一道是这样的:

Retell in English An Incident from the San Kuo Chih (About 150 words)

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,叫考生用英语,把《三国志》里面的其中一个故事,写出来,大概150个单词。

这道题很难,不但考你的英文水平,而且同时考了你的人文素养。

这道题要求考生不但英语好,而且还要熟读《三国志》,非常难。

我认为,用英语写一个《三国志》里面的故事,这道题即使放在今天,仍然是一道很难的题。

你能写出来吗?

所以我们说,1933年凭自己本事考上清华的,还真不简单。

民国的高考是什么样的?

民国时期的大学课堂

11

前面说过了,1938年、1939年、1940年,国民政府组织了三场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,那么试问,国民政府组织的统一高考,试题又是考些什么呢?

我们也举例管窥一下。

其中,1940年“公立各院校统一招生试题”的“历史”试题,其中有两道题是这样的:

试题一:王莽改制与王安石变法,皆有相当之理据,而终未能成功,其故安在?

试题二:民国四年日本对我提出二十一条要求,二十一条内容大致如何?当时中国政局及世界大势何以利于日本?试略述之。

1940年也是抗战困难的年份,所以当年的入学考试,也聚焦抗战,毕竟救亡图存,在当时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。

这种试题,不但把一个人分析世界大事、洞察国家大事的能力考了出来,而且也把考生的爱国心给考了出来,同时文字表达能力、语言组织能力等等,都考了出来,一举多得,所以这个出题者,也是挺有想法的。

民国的高考是什么样的?

国家危难之际,危机感也反映在高考试题里

12

好吧,民国时期的高考试题,我们就回顾到这里。

其实这种资料在近代史资料库里,比比皆是,要全部列举的话,几万字都写不完。

我们回到现实世界。在这里,我告诉广大考生一个是好消息、同时也是坏消息的消息。这其实是一则旧闻:

依据《上海教育》2011年12A期第34页报道: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当年调查结果,显示了这么一条信息:

“我们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

3300名高考状元

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”

这说明了什么呢?其实这说明了:高考成功、上了好大学,只能大致保证你中产阶级的出息,而你是否能成为社会精英、社会领袖,归根结底,还是要看你的综合素质、综合能力,一场高考,并不能决定你的人生高度,路还很长呢,加油!

民国的高考是什么样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