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寻岁月印记,还原历史真相,古人智慧留给我们的启迪,是数千年血脉精魂中最强大的精神力量!
—— 《 古穆尔 • Gumur 》

大清为何打不过日本?

Why Can't The Qing Dynasty Beat Japan?

2023-01-30 02:33

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呢,清政府的一些大员,开展了洋务运动,建了一些制造枪炮的工厂,例如天津机器制造局、江南制造总局、汉阳兵工厂、金陵机器制造局、福州船政局、开平煤矿、汉阳铁厂等等,应该说,确实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。

举例说,在洋务运动之前,清军除了少量部队能用上昂贵的舶来洋枪之外,大部分的清军部队,还是广泛装备抬枪和鸟枪,洋务运动之后,开始仿造洋枪,后来也就逐渐学会造洋枪了。

大清为何打不过日本?

洋务运动之前,清军广泛装备抬枪和鸟枪

但是呢,洋务运动有一个先天的不足,那就是,当时无论是朝廷,还是当时主办洋务运动的一众大臣,例如李鸿章、张之洞等等,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国家在军事上落后,但是呢,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国家在当时的世界上,无论从思想上、文化上、技术上、经济上,财政制度上,其实都已经全面落后了,所以,他们仅仅是从军事层面去学习西方,而坚持认为大清帝国的体制、文化、思想、经济形态……等等各方面,仍然是优于西方的。

这是一个很大的陷阱。

当时他们有一句话,叫做“用夷变夏”,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啊,如果我们大清,什么都学西方的,那么我们就不再是大清了。所以说,他们当时明显没能看到,工业化的过程,必然是一个不断削弱儒家文明的过程,换句话说,你要么不搞工业化,要搞工业化,那就必然是会削弱儒家文明,那是不可避免的,也就是说,工业化你要么不搞,要搞就要彻底地搞,不可能仅仅是建了几家造枪造炮的工厂,你就实现工业化了。

打个比方,有一个人学英语,26个字母的基础,语法基础,等等,都不学,直接学“流行美国俚语100句”,你说,就算他把这100句美国最流行的俚语,背得顺溜顺溜的,你能说这个人精通英语了吗?不能。

工业化其实也是同理,真正的工业化,是要以充盈的财政为基础,从普及基础教育,从交通基础建设,从通讯基础建设,从普及西医,从发展高等教育,从培养工业技术人才……等等等等,诸多方面,去实施,它是一整套体系的系统工程。

这样说可能还是抽象了,好,我举个具体的例子,当时大清的国民,80%以上都是文盲,不识字,不识字的人能进工厂吗?简单一点的制衣厂,也许进得了,但是,稍微复杂一点的工厂,你比如说,氮肥厂,你就进不了,就算进了,你也只能当保安,为什么?因为,你连工厂的规章制度,都看不懂,各种机器的操作指南,你也看不懂,所有以文字为媒介的生产组织活动,你都无法真正参与,请问这样的人,又怎么会是优秀的工人呢?又怎么会成长呢?厂里深度的技术知识,他怎么能掌握呢?

试问,厂里的工人如果是文盲,他又如何可以在厂里搞技术革新呢?试问一个民族如果永远都没有技术上的革新,那么,就算你跟在洋人的屁股后面模仿人家造的洋枪,你的武器技术,是不是永远都落后于人家呢?你的国防事业,是不是永远落后于人呢?

大清为何打不过日本?

所以说,一个国家要真搞工业化的话,就必须普及义务教育,普及基础教育,这个是必须的。而当年的大清,搞洋务运动,不从基础搞起,直接搞枪炮厂,这样真能强国吗?

强不了。

虽然说,大清也在“天津-大沽口”铺设了电报,也派出了留美学童,但是,这些仍然是不够的,首先一个,基础没有打好,全国的基础,没有打好,文化基础,交通基础,财政基础,等等,都没有打好。这样的工业化,其实就是空中楼阁啊,你没有基础啊。

我举个例子谈谈。

由于当时大清缺乏工业化的底子,没有技术,没有人才,没有先进管理的经验,没有关键的原材料,没有关键的零部件,结果呢,造出的枪啊,炮啊,各种武器,比国际市场上的还要贵,结果,送到清军部队,部队不要,部队说:我从你这进,还不如直接找英国人买。所以呢,当时的枪炮厂,经常停产,当时经常闹出这种笑话。(注:国营枪械厂和清军虽然都是国家单位,但是各做各账,供应武器也是需要核销的)

这说明了什么呢?其实说明大清在两次鸦片战争以后,其实说白了,被打得还不够,还是没有被打怕,还是没有被打醒,还没有看到亡国的危机,所以呢,大清的工业化决心,下得还不够大,他不是真正洗心革面下决心要搞的工业化,而是一场小打小闹。

当然,我们退一步来说,当时的大清,即使它痛下决心要搞真正的工业化,它的财政问题其实也是解决不了,它没有这个财政能力搞真正的工业化,大清当时的税收,主要是依靠关税、盐税、厘金等等几个大项。农业税?指望不上。

农民太苦了,农民收获的粮食,60%左右交给了地主,找农民征税,难度很大,你要硬抠人家养家糊口的口粮,人家是要跟你拼命的,所以我们说,大清当年的财税制度,它是很落后的,大清当年的农业社会,也演化到了畸形的地步,财富高度集中在土地上,土地很贵,土地贵又导致了地租贵,所以呢,当年的农民,很苦,清政府征税,只能从关税、盐税、厘金这几项入手。

说到这里,我插个话,中国有几个内陆省份,湖南四川江西贵州等等,吃得特别辣,为什么?其实就是因为有盐税,盐税的存在导致盐贵,贫苦的农民吃不起盐,所以用辣椒来调味,反过来说,这也是为什么,广东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苏、山东、辽宁等等这些沿海的产盐区的人民,基本上都不吃辣椒,好了,不扯远,我们回到主题。

这就是我所观察的,当年大清洋务运动的情况,从我的角度看,大清当年的洋务运动,不是一场真正的工业化,这也就是它为什么从一开始,就注定了失败,因为他们从一开始,就没有足够的决心、诚意、能力,来做这件事情,当时大清的生态,就像一把生锈的铁锁,你除非出个有魄力的人,敢把它砸了,推倒重来,否则,大清当年的社会,就是一个死结,它解决不了自己的财政问题,而财政问题,正好是一切政治的基础。

李鸿章晚年评价洋务运动,说是“纸糊的老虎”,这个评价就是对的,当时的洋务运动,它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,只是一场“裱糊匠运动”,仅此而已。

所以,洋务运动,最终未能救中国,很快,就在甲午战争期间,大清被日本打趴了,所谓的洋务救国彻底破产。读到这里,你也许会问:当年的日本为什么一定要发动甲午战争呢?

大清为何打不过日本?

日本没有历史包袱,它搞工业化阻力小,相对彻底

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问:为什么当年的日本不发动甲午战争呢?不打一仗,如何证明自己强呢?大家要知道,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前,是被大清看不起的,“长崎事件”就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,当年大清的舰炮,对着人家长崎市区,卸去炮衣,逼迫日本赔礼道歉等等,还有各种外交场合上大清官员对日本官员的轻蔑,这些在史料里都能找到。

不但大清看不起日本,当年西方国家,也看不起日本的,而且这种看不起,并不只是在思想里,而是在现实世界的方方面面,表现出来的。你要知道日本是一个新兴的国家,它是有野心的,或者从它自己的立场去看,它是有“志气”的。“野心”和“志气”,其实是同一个意思,“野心”和“志气”在英语里面,是同一个单词,叫做“ambition”,所以说,有志气,有野心,其实是一回事,看你从谁的立场上去看。

试问这个世界上,哪一个能干的国家,没有志气、没有野心?谁不想做老大?谁不想做亚洲一哥?谁不想做世界第一?我们中国不想吗?我们管什么叫“民族复兴”?民族复兴,就是重回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,是这个意思。谁不想做老大?其实我们也想。

清末那会,那个时代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年代,所以你说,当年新兴的日本帝国,它能不打大清吗?找任何借口,它都要和你打一仗的,因为不把大清打趴下,日本怎么当亚洲一哥呢?所以说,日本无论如何,它肯定是要发动甲午战争的,不发动,它才是奇怪的,不打这一仗,日本就无法成为亚洲老大,它在世界上的路子,就走不宽,举个简单的例子,你是不是亚洲老大,你找外国银行借钱的时候,例如什么汇丰银行、德华银行之类的,你受到的待遇,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
打败大清之后,日本从大清领到2亿3000万两白银,这笔钱的大部分,日本都用在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军事工业化,小部分用在进一步扩大普及义务教育等等,但是,扩大普及义务教育,归根结底,也是为了工业化服务,所以我们说,日本人拿到战争赔款,基本上全部都用在加深工业化上面了。

所以,打败大清,日本不但变成亚洲一哥,而且还获得一笔意外之财,大大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程。那么后来呢,短短10年之后,日本又和俄国打了一仗,打败俄国之后呢,日本就正式跻身西方列强之列了。所以我们说,甲午战争使日本成为亚洲一哥,而日俄战争才使日本正式成为列强的一员。

我们都知道,日本当年之所以富强起来,是因为明治维新,那么,什么叫明治维新呢?其实明治维新,日本主要做了两件事:

第一件事,日本天皇开了国会,把国家的行政管理权,交了出来,交给议会和内阁。

第二件事呢,是日本在天皇的决心之下,利用举国之力,真真正正开展了一场工业化大建设,我用四个字总结它,叫做“脱农入工”,就是脱离了农业国家的地位,进入了工业国家之列。

大清为何打不过日本?

为什么同一条起跑线,大清搞工业化(洋务运动)失败了,而日本搞工业化(明治维新)却成功了呢?

因为大清的工业化,和日本的工业化,有本质的不同:

大清的工业化,它没有动用举国之力,它只是建了几家枪炮工厂,以为这样就可以打赢白种人了,大清在骨子里,仍然觉得自己是天朝上国,它不愿意真真正正向西方学习,所以大清的所谓工业化,其实只是流于表面。

而日本的工业化呢,是从天皇都臣子,到议员,到工商界人士,他们是举国达成一致共识,认为必须动用全体国民的力量,痛下决心,彻底向西方学习,所以,日本的工业化,它是成体系的操作,从普及义务教育,到铺设基础交通设施,到建立现代通讯体系,到广泛培养工业人才,到全面普及西医……日本是真正对自己的国家,动了很大的手术。

所以说,日本的工业化,和大清的工业化,从一开始的态度、决心、计划来说,人家是认真的,你是苟且的,所以,结局自然是人家成功了,而你失败了。

所以说,这个结局,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。

说到这里,我插个话,那么日本当年的工业化,它所需要的资金,是从哪来的呢?答案是:剥削日本的农民。

是的,羊毛出在羊身上的,当年日本搞工业化,买机床,买技术,建工厂,修路,办教育……样样都需要钱,找谁要呢?

找国内的农民要呀,所以呢,整个明治时代,日本的农民是很苦,税负是很重的,有多重呢?大概是22%,也就是说,日本农民收割100斤大米,有22斤要上交给明治政府,干嘛呢?搞工业化。

不要忘记,日本当年,也是有地主的,这22%的税,还不包括地租,所以说,当年的日本农民,是很苦的,基本上把税一交,把地租一交,养活家里的老婆和几个孩子,也就只能勉强糊口了,所以在明治时期,日本农村许多女人,要下南洋,去做娼妓啊,出卖色相,卖身哪,不那样做,就活不下去。

所以我们说,日本的明治维新,它是很苦的,对内盘剥很重的,可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?日本当年想不受人欺负,它立志要做强国,试问太阳底下,谁能随随便便成功?不咬咬牙,不割点肉,不承受一点代价,哪来的成就呢?

那么对内盘剥到了极致,遇到瓶颈,日本如何突破呢?答案是:只能对外侵略,吞琉球,打甲午,吞朝鲜,吞台湾,打仗,抢钱,为什么呢?因为不那样,就没法跻身列强之列啊,而至于什么公理、道义、和平啊什么的,日本它是不顾的。

大清为何打不过日本?

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兵

好了。那么,日本在日俄战争中,打败了俄国,这件事,给当时清末中国的知识分子带来了震惊,也带来了误解,震惊是什么呢?震惊的是,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意识到,原来我们黄种人,也可以打败白种人,原来他们白种人,并不比我们黄种人更优秀。这个观点我们今天看来平淡无奇,但是在当时,这是很振奋人心的一件事,因为当年那是破天荒的,连秋瑾都写诗赞美日本人,说日本人打赢俄国人,了不起。

那么,日俄战争又给当年清末中国的知识分子,带来什么误解呢?日俄战争之后,大清的知识分子对日本产生了误解,他们误以为:日本之所以变成强国,打败俄国,是因为日本开了国会,搞了议会政治。

刚刚我说了,日本明治维新做了两件事,第一件事,搞了议会政治,第二件事,搞了工业化。

清末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,误以为日本富强是因为第一件事:搞了议会政治。其实,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。日本当年富强起来,主要原因,并不是因为搞了议会政治,而是因为动用了举国之力,咬咬牙,勒紧裤腰带,省吃俭用,搞了工业化。

当然我们不能说,当时日本的富强,和议会政治一点关系都没有,多少也是有关系的,但肯定不是主要的因果关系,当时日本富强,主要是因为它认认真真搞了工业化,这个工业化的努力,和当年日本是否是议会政治,其实关系是不大的。

换句话说,即使当年日本是天皇集权,那么只要他们的方针对,班子好,他们搞工业化,也一样会成功的,这个不是我的推测,后来苏联的工业化、韩国的工业化、乃至台湾的工业化,都和议会政治无关,都是在集权的环境下搞起来的。

大家千千万万不要误解我的意思,我不是说国会不好、议会政治不好,我更没有说,政治现代化这件事不好,我只是客观地告诉你:明治时代日本的富强,主要是工业化的功劳,主要是资本和科技擦出火花的结果,而不是议会政治的结果。

那么当年大清的知识分子,为什么会误以为,日本富强是因为议会政治呢?这个我看啊,可能是因为当年清末我国的知识分子,都是文科生,文科生天生是不关注工业、理工、技术这些东西的,甚至对于会计账上的那些密密麻麻的数目字,文科生都是极其讨厌的,所以,当年我们清末的文科生知识分子,只是注意到日本的议会政治,而忽视了资本和科技。

当年清末的知识分子,集体掉进了这个认识误区。所以,他们要求大清的朝廷,开国会,朝廷问他们:为什么要开国会?他们说,你看,日本就是因为开了国会,所以富强起来了。

清廷也没说不答应,但是在那个时代,“开国会”已经成为了政治正确,你不好公开否定,所以呢,大清表面答应,但实质上在拖延,在敷衍。试问这个世界上,谁愿意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力呢?

所以,大清在“开国会”这件事上,一拖再拖,后来又出台了一个“皇族内阁”,把自己的缺乏诚意,暴露在世人的眼前。

结果,清政府民心大失。以前,还仅仅是革命党对清政府失去信任,这次,通过“拖延开国会”这件事,清政府几乎把中国各省各县,大部分的官员、乡绅、知识分子,都得罪了。

为什么?因为当时大清废除了科举,全国上下,有许多官员、乡绅、知识分子,都指望着通过参与国会,来获得参政的机会,你清政府拖延开国会,而且还搞皇族内阁,开倒车,所以,举国舆论哗然,几乎所有的乡绅知识分子,都大失所望。

这也就是为什么,武昌起义一声枪响,各省的官员、谘议局议员、乡绅们,都纷纷支持独立,结果,很多省份都响应辛亥革命,一个省接着一个省,大家都独立了,截留了解往北京的税款、物资、部队,截断了各省的交通。

所以呢,一下子就截断了清政府的财源、物资、人力,等等,这其实就是清政府不得不退位的主要原因,因为它失去了官绅知识分子的支持,尤其是财政上的支持,你朝廷没有钱,就打不了仗,所以,它只能退位。

清政府退位、进入民国之后,当时是模仿美国和法国,搞议会政治,开国会,选总理,结果呢,国民党拿到了多数议席,宋教仁踌躇满志,准备出任国家总理,也就是国家实质上的掌舵者,然而呢,中国的事情,哪有那么单纯哪!结果,宋教仁马上就碰了钉子,在上海沪宁火车站,一颗子弹,射进了他的腹部,夺取了他的性命。

大清为何打不过日本?

宋教仁遗像。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,对议会政治其实并未达成共识,生搬硬套,搞砸是理所当然

这就是当年的情况,中国是三千年的皇权社会,国人没有搞议会政治的传统,当时的中国人,是不相信什么契约精神,什么议事规则,什么法治精神,什么公平竞争,什么程序正义这些的,当时的中国人,就是相信厚黑学,三十六计,不择手段,胜者为王,你在这样的社会土壤里,搞什么议会政治,被暗杀就是注定的结果。

所以我们说,“共识”这两个字,非常的重要,一个社会,你做一件大事,一定要有共识,社会都没达成这个共识,你搞什么呢?打个比方说,一群11岁的小孩子,你跟他讲“恋爱法则”,他们怎么能听懂呢?听不懂,他们又怎能遵守好呢?

那么相对比来看,日本明治维新,搞议会政治,为什么他们可以成功呢?那是因为,日本有权力制衡的传统,日本有史以来,一直都是一个“封建社会”,天皇一直是虚君,一直是幕府和分封各地的大名,相互之间权力制衡,日本的传统和英国很相似,所以,当年的日本搞国会、搞议会政治,有天然的优势,而且更重要的是,在明治维新的前期,日本举国上下对搞议会政治,他们是有共识的。共识。这个很重要。

而中国则不同,中国是一个三千年的皇权国家,没有权力制衡的传统,他们搞不了这个东西,你要生搬硬套,就会出事。

社会没有共识。一个东西大家没有共识,你是绝对搞不好的。

所以呢,民国初年,中国的知识分子学习美国法国日本,搞议会政治,结果搞成了分裂和内乱,搞成了军阀混战,一直乱了十七年。一直到国民政府成立,才在大体上结束了这种分裂和内乱。

然而,国民政府其实也没能抓住时代的脉搏。当时的民国,按理说应该借助“九国公约”的保护,抱苏联大腿,或者抱美国的大腿,总之,你要找一个大国来保护你,你可以借助这种保护,在保护伞下,用至少20年的时间,把国家的工业化搞起来,然后,再谈收回国家主权,摆脱半殖民地这些事。

它的后来者,就是这样搞的,而且实践证明,可以行得通。

为什么我总是在强调工业化呢?因为工业化是个很重要的东西,不但保家卫国靠它,而且就算是解决民生,你也要靠它,最简单的一个例子,没有工业化,你连氮肥、水利、农药都不会造,试问,你的农业产量,怎能上得去呢?农业产量上不去,你就无法解决广大农民吃饱饭的问题,而农民吃饱饭这个问题不解决,你谈什么稳定?谈什么“打倒列强”?

当年的国民政府,正是犯了这个错误:找错了时代的焦点。

所以呢,国民政府在南京刚刚站稳脚跟,就开始加速推行它的“革命外交”,收回苏联、英国、美国、日本、法国……收回所有列强在中国的租界、租借地、治外法权……等等一切。注意,不是说国民党的革命外交不对,政治上,无疑是正确的,而是说啊,凡事要分轻重缓急,在当年,国民党的军事工业几乎为零,你要把所有的租界、租借地、治外法权等等都收回来,你国民党是没有这个底气的,换句话说,显然还没到时候。

结果呢,国民政府跟苏联翻了脸,跟英国翻了脸,跟美国翻了脸,跟日本也翻了脸,国民政府,把所有的列强,都得罪了,国民政府把所有的列强都得罪了,不但你搞工业化找不到援助,而且你一旦受欺负,也就没有任何列强,愿意为你说一句话了。结果,很快就爆发了九一八事变,日本撕破脸皮,打破当时的游戏规则,干脆开始明抢了。国民政府到全世界各地四处奔走,到处哭诉,说日本侵略我了,但是,在当时的世界上,没有一个列强,愿意站出来,为国民政府说一句话。

东三省的沦陷,注定了八年抗战的爆发,这个因果关系是很明显的,国民政府用尽了所有的努力,都没能阻挡这个趋势,因为国民政府知道,以国民政府孱弱的财政力量,它是根本支撑不起一场对日本的持久战的,所以,国民政府从一开始就知道,和日本这个工业强国打一场持久战,结果就算你打赢了,你也逃避不了财政崩溃、经济崩溃的后果,这个是必然的,1947年爆发的恶性通货膨胀,就是它诸多后果的表现。

大清为何打不过日本?

然后,国民政府退居台湾,所以我们说,蒋介石退到那个小岛上,丝毫没有冤枉他,大自然它是有纠错机制的,你有多大本事,就管多大的地盘,就算你一时半会上位,你的能力配不上那个位,最终你也是要下来的,其实历史,是有它的合理性的,我们说,大浪淘沙,能力不够的人,最终都会被历史淘汰。

国民党给大陆,留下一个烂摊子,这个烂摊子,从主权上来说,有三个突出的问题:

第一个突出问题,就是外蒙古独立出去了。

第二个突出问题,是旅顺、中东铁路,被苏联拿走了。

第三个突出问题,就是国民党政府和美国在抗战之后签署的《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》。

这些,都是国民政府在败退台湾之前,亲自答应苏联和美国的。

而依据这个《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》,美国的军舰,可以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,自由航行,横冲直撞,举个例子说,抗战胜利之后,美国的军舰可以自由进入长江、珠江、所有的江河。换句话说,1948年的中国,还是没能摆脱半殖民地的地位。于是,后来者就感到很难办,然而后来,这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呢?这个,下一节和你说。